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没有达到预期,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消费回暖步伐较慢,经济稳定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新兴产业体量较小,“压舱型”大项目、好项目储备不足,主导产业培育仍需持续发力;污染防治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绿色低碳发展任重道远;城乡建设品质和精细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少数干部担当意识不强、服务能力不高、工作作风不实,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不畏难、不回避,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党的二十大描绘了从现在开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号角,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为我们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扣“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省会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坚定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创新兴区”发展战略,深入开展“党建过硬、工业提升、项目突破、消费提振、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改革创新、生态治理、民生改善”九大突破行动,奋力推进现代化新莱芜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力争当强省会建设发展“火车头”。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左右和6.5%以上,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具体工作中,主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聚焦工业强区,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育集群,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全链条提升产业支撑力。树牢产业链思维,紧盯产业前沿,优化产业布局,聚力“一城一谷一基地”建设,加快构建“以钢为基、以车为本、以药为先”的雁阵型产业集群。以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为重点,发挥中国重汽、凯傲叉车等“链主”企业的聚合带动效应,精准对接配套链、要素链、技术链,推进莱芜汽车检测中心、智慧仓储物流园、科君汽车灯具等项目建设,提升产业本地配套率。以鲁中国际生物谷为重点,全面提升产业孵化园运营能力,启动建设产业加速器,规划建设药械OEM超级工厂,倾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以泰钢不锈钢制品产业基地为重点,吸引不锈钢下游生产和配套企业集聚,持续向精深加工领域延伸、全产业体系布局,建设全国一流的不锈钢产业基地。突出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持续打好产业链招商、供应链招商、以商招商等“组合拳”,着力引进一批“链主”企业、优质配套企业,推动众森科技新型助磨剂、高端液压产业园等项目签约落地,全年洽谈引进项目200个、内资到位24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0%以上,打造“龙头引领、链式发展”的产业生态。
全流程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强,产业才能强。强化企业梯度培育,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提档升级、优质企业增产增效,净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新培育“瞪羚”“专精特新”等高成长性企业15家;引导企业装备更新、技术升级、产品迭代,实施重点技改项目32个,完成投资25亿元。持续推动数字赋能,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园、鲁能开源智慧园区、泰钢5G+工业互联网试点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新增星级上云企业4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健全常态化、全周期服务机制,推动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想方设法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以上。
全方位提升园区承载力。支持莱芜高新区紧扣“高、新”发展定位,用好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等政策机遇,集聚壮大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年内引进过亿元项目25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贡献度、首位度。不断优化功能布局,超前谋划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完善基础配套,推动“一区多园”发展。加快推进力创计量创新产业园、莱芜交发能源陆港等重点项目,推动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云商双创中心运营招商,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力争在国家级高新区、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评中分别前进5个和10个位次。
(二)聚焦内外循环,着力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
持续发力有效投资。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健全项目滚动策划储备建设机制,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系,安排区级重点项目108个,完成年度投资188亿元以上。狠抓产业项目投资,加快推进梅晔生物、鸿运新材料等一批产业龙头项目,力促船厂抽水蓄能电站、态创生物等项目开工建设,德马泰克物流装备、晨曦智能印刷等在建项目竣工投产。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实施鲁中大街改造、莱热入泰等重点工程,积极布局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基建项目,全面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适度超前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力争40个项目纳入省、市盘子,做细做实项目前期,确保重大项目压茬推进、接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