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聚焦“制造业强区”建设抓落实、见成效。深入贯彻“十个一批”工业强市部署要求,强化“三区十园”承载,加快构建具有兰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全市工业产值“量质齐升、两年万亿”做出兰山贡献。年内规上工业产值增长20%左右,两年内达到1500亿元。抓龙头,带动骨干企业做强做精。发挥金锣集团、鲁南制药等头部企业引擎作用,提升产业链带动能力、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主导能力。鼓励金锣集团扩能升级、降本增效、延展链条,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力争产值增长20%以上。支持鲁南制药加快科研中心项目建设,加大征收拆迁力度,集聚总部、科研、培训、智创等功能,加快建设“鲁南智慧城”,尽快形成标志性产业链。实施“560”计划,重点扶持5家龙头企业和60家骨干企业,助力企业壮大规模。实施技改“双倍增”计划,设立1亿元高质量发展激励资金,出台企业扩能、升级、转型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大力培育瞪羚等高成长型企业。实施企业上市“破零”计划,年内2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挂牌。强链条,驱动主导产业提质提档。围绕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医药、木业、机械6大链条,抓实做深“链长制”,“一链一策”,重点实施补链工程,每链每年招引培育3-5家重点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制定出台《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0条政策》,“扩、改、转”三力齐发,推动传统产业量质齐升。支持晟昌新材料、新港木业、福达木业等企业深度锻造产业链条,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规划设立3600亩的木业承载区,创新木业搬迁企业安置方式。鼓励支持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进企业“上云用云”,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认证。启动成长计划,落实扶持政策,力争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促集群,推动战新产业突破突进。高点布局2.2万亩战新产业园区,科学划分四个片区,迅速做强基础配套,加快建设新材料、新能源2条标志性产业链,全力打造“沂蒙绿谷”。尽快实现2条精密电子玻璃生产线、5条中硼药玻生产线全部投产达效,适时启动二期建设。加快钛时代复合钛锂电池等4个战新项目建设,年内再落地4个以上战新项目,带动上下游相关配套企业入园发展,力争实现战新产业产值200亿元,五年内建成千亿级战新产业集群。
(三)聚焦“城镇扩能提质”建设抓落实、见成效。坚持以人为核心,产城融合、城镇一体,配套齐备、舒适宜居,攻坚建设和管理,拓展空间和功能,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承载力。扩大中心城区能级。借势前十片区征收改造,再鼓干劲,再添动力,启动梨杭二期、后十片区等5个片区征收改造、涉改面积130万平方米,完成征收2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居民楼300万平方米。争取再利用三年时间,完成老城品质提升。聘请顶尖文旅团队,高标准规划羲之文化园,加快建设临沂历史文化新地标。有序实施86个、17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群众1.8万户。实施工业大道等5条道路建设改造,高标准维护区管道路、桥梁,提升沥青路面、人行道板18万平方米。稳步推进实施县道文泗路改造工程、白新线维修改造工程。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155公里,改造危桥18座。提升城镇内涵品质。以绿化为统领和载体,坚持“公园+”“林荫+”理念,继续推进“百亩复合式公园”建设,建成103亩商城公园、100亩商谷公园。实施拆旧布绿,建设4处树阵式公园、50处“口袋公园”。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发挥文化旅游对提振消费、拉动经济的促进作用,开发“夜游沂河”,沉浸“沂州故里”,催生蓝色经济新模式,增强水韵琅琊古韵味,确保5月1日实现开业运营。实施好书圣阁、万兴都等片区开发建设,形成水岸联动、一体开发态势。实施“兰山消费提振年”行动,大力发展“夜经济”、“宅经济”、首店经济等业态,激活本地消费、吸引外来消费、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全面恢复和扩大消费。继续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提升20座公厕。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建设改造20处垃圾收集站。网格化推进环卫保洁,深度保洁面积达到90%。高标准推进城市创建,大力整顿市容秩序。实施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攻坚创新项目,抓好物业领域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提升网格治理效能。深化乡村振兴战略。抓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天基玫瑰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半程镇万亩荷塘等农业园区建设,打造24家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至少培育1个农业“专精特新大”产业。新建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3家。深化“四雁”工程,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重点抓好5个示范村、50个整治村的连片打造、整体提升,新创建省级美丽乡村3个、市级美丽乡村10个。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力量发展壮大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联农、兴农、富农,助力集体增收。壮大集体经济,建设“清廉村居”,抓好乡村治理,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四)聚焦“赋能现代化”建设抓落实、见成效。我区正处在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必须全面释放改革红利、创新动力、发展活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以兰山现代化服务全市现代化。实施“改革创新”引领工程。深化区级领导领衔改革项目机制,突破一批重点难题,塑成一批经验优势。推进综合行政执法重心下移,探索行政处罚权下放,完善基层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积极创建全域标准化创新发展先行区,完善“兰山标准”体系。继续做好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巩固转化工作,创出省级经验。抓好鲁南制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支持临沂应用科学城创建国家级孵化平台,推进临沂商贸物流科技产业研究院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落地,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3家、市级5家。聚焦战新产业,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动态清单,立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项、市级6项。实施“招大引强”带动工程。按照“实、多、好、快”标准,围绕战新产业发展、总部经济突破、商贸物流转型、传统产业升级,瞄准国字号、央字头、500强,充分运用以投促引、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园区招商等方式,力争招引落地过50亿元项目3个、过10亿元项目10个,区域总部、商贸企业总部20家,到位市外资金150亿元。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力争100个以上项目列入省市盘子。建立项目需求直达服务机制,实行“红黄黑”挂旗和项目保证金制度,倒排节点计划,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工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围绕企业满意和项目建设,推动政策直达直享,持续健全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深化企业秘书制度,包保代办重大项目审批手续,解决具体困难问题,实现“手续办理过程中项目方和审批部门不见面、困难问题解决过程中项目方和属地社区村不见面”两个不见面。建立“联系+服务”机制,机关干部下沉联系服务企业,企业的事自己办,其余的事政府干,让企业腾出更多精力,抓好企业管理、抓好企业升级。健全机制、加强监管,区分业务领域、差异互补发展,科学严格规范三大国有企业,更好落实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资源要素”集聚工程。积极推进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万亩以上,低效用地、闲置土地处置率80%以上。用好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政策,年内使用集体土地4000亩。支持鼓励企业建设3层以上标准厂房,园区土地容积率不低于1.2。推进“人才飞地”建设,争取入选省级以上人才3名。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力争国家级人才实现新突破。加快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建设,力争吸引青年人才1.5万名。积极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中央预算投资计划等申报工作,用足用好上级各类激励政策。政府搭台、银企联动,激发全区28家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性,力争年内存贷款余额均增长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