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8日在临清市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临清市市长雷启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临清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和超出预期的困难挑战,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聚焦“1331”任务目标,扎实推进“4+1”五项重点工作,全面实施三年攻坚十大行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
——一年来,我们逆势奋进抓产业、稳运行,县域经济积聚新势能
发展量质显著提升。全面落实上级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培优产业、做强企业,加大“四争”力度,强化监测调度,全市经济实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7%,进出口总额增长6.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7183元,同比增长5.8%;剔除留抵退税等因素,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同口径增长7%,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坚定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以产值、效益、贡献“三年倍增”为目标,实行“345”工作法,开展“企业工作日”,推进6条重点产业链和8家骨干企业提质升级。全年225户规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86.4亿元,同比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制造业技改项目119个,预计完成投资21.5亿元。把开发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阵地,规划建设6个产业园。轴承产业集群被评为国家级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轴承智造小镇入选省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纺织产业集群被评为聊城市特色产业集群。省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山东行轴承行业专场活动在临清召开,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更加强劲。
优质企业加速成长。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新增工信部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瞪羚企业3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6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家,数量均居聊城首位;新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加快“上云用数赋智”步伐,新建5G基站371处,新增上云企业199家。在聊城率先建设物流货车服务平台;引导企业探索数字化管理新模式,轴承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项目成功入选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全国首个轴承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大力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6家企业实现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2家企业成功入围“好品山东”区域品牌,宇捷轴承获评聊城市长质量奖,一批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优质企业破茧成蝶、脱颖而出。
——一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抓投资、扩开放,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地位,研究制定科技创新财税激励措施,高技术产业投资预计同比增长30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3家,列聊城第1位,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突破100家,达到107家,列聊城第2位;科技创新平台达到59家,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3.2%;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6%,“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27%;新增发明专利41件。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创新实施“临才汇”人才工作项目,引进“两院院士”3人,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实现高层次人才自主培育“零”突破。引进外国专家人才24人;拥有各级人才平台载体154个,其中国家级28个,省级45个,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更加充沛。
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创新建立重点项目“清快办”和项目审批“承诺+容缺”机制,累计为重点项目帮办代办手续近3000项。严格落实“三张清单一张表”,实施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107个,列入省级重点项目29个、聊城市级重点项目24个,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风火轮专用特种轴承产业园、中力商用车车桥总成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14个专项债券项目全部开工,发行债券金额14.63亿元,上报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00个,为经济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对外开放成果丰硕。雄商高铁、德上高速临清连接线开工建设,济临高速、临濮高速加快前期手续办理,临清的“高铁梦”“高速网”迈出实质性步伐。深化与山东港口集团合作,建设鲁西国际陆港,聊城首个海关监管场所在我市正式启用,多式联运和“一单制”业务运量在省内排名双第一。成功举办鲁西国际陆港“冀鲁豫”协同发展论坛,成信迪拜、新腾威非洲农业海外仓被认定为省级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和山东品牌商品展示中心,三和集团获评省重点培育的贸易双循环试点企业。在聊城率先组建专业招商公司,成立产业专班,建立“招落一体”机制,全年签约过亿元项目39个,计划投资179.97亿元,到位资金42亿元,制造业外资增长248%,日韩资占比达到44.6%。
——一年来,我们统筹推进抓巩固、促衔接,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
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加快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创建,投资2.78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4.3万亩,预计粮食总产超过90万吨,实现二十连丰。重要农产品实现有效供给,猪牛羊禽存栏量和渔业产量持续稳定。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投入各级衔接资金1.5亿元,实施各类项目54个,保障乡村振兴项目用地362.8亩,4910名脱贫人口实现务工就业,“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