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深入推进助企纾困,推动国家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精准对接省“8+4”经济政策体系,全年为企业减负13亿元以上。出台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持续发展的考核评价与奖励办法,确保民营经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增长12%和19%。积极融入“东海实验室”建设,推进城西智创城科技产业园、网驿产业园等项目,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增长8%。开展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2家。加大“人才普汇”力度,落地人才团队15个,引育“高精尖”人才25人,新增高校毕业生4500人以上。
(三)聚焦双循环,增强改革开放支撑
抢抓重大战略机遇。锚定建设国家海铁联运现代港区“首发站”,争先打造世界一流强港“桥头堡”,扎实推进条帚门航道扩建、六横南航道建设等重大项目,谋划建设佛渡-六横千万级集装箱泊位,探索承接梅山保税港区功能。积极融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加强与宁波科技创新、环境治理、要素循环等领域的联动,加快宁波-六横水务一体化试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港产城贸”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推动外贸平稳增长,积极搭建跨境电商优进优出平台,做强进口高端活鲜水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力争进口帝王蟹1000吨以上,拓展澳洲龙虾、北极贝、俄罗斯银鳕鱼等业务,确保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加强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合作。
放大自贸区开放优势。实施大宗商品配置能力提升行动,聚焦天然气、煤炭、矿石、粮食、高端动物蛋白领域,构建大宗商品资源发展“雁阵”,实现大宗商品贸易额1300亿元以上。更大力度推进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持续做大中石化全球运营中心、浙江天然气交易中心,保税燃料油加注量200万吨以上。发展高端海事服务业,建成西岙海事服务综合大楼,加快“海上流动加油加气站”建设,实现锚地LNG加注业务首单突破,率先形成船用LNG加注标准和管理体系,谋划建设国际领先的LNG加注中心,海事服务总产出达180亿元。多元化发展私募基金、船舶租赁、航运期货等金融业态,落地全市首个航运保险经纪牌照,新增各类试点基金10家以上,基金总规模突破100亿元。
深入推进数字变革。承接婚俗改革一件事、“海上枫桥”矛盾纠纷化解等省级试点应用,聚焦海洋资源利用、海洋执法、海岛共富等重点领域,打造特色应用标志性成果3个以上。全面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动行政执法一站式服务,实现网上执法办案率100%,创新“一支队伍管海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市场化运作能力。增强数字经济竞争力,启动海洋云数据中心、海底观测网项目建设,支持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新增数字化试点示范企业5家以上,打造省级“未来工厂”1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10%。
(四)聚焦优品质,统筹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全域风貌提升。高质量运用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加速东港二期、城北勾山、沈家门中沙头等区块开发建设。深化城乡风貌样板区和未来社区建设,提速科技产业孵化园、市民中心项目,迭代升级东港内湖商圈。高品质推动“星辰大海”北延南拓,打造自在莲洋北段精品路线和渔都港城“普陀湾”。扎实推进“花海彩林”行动,打造一批花园门户、特色街巷、城市公园,“见缝插绿”城市边角地10处。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着力整治违规群租、车棚住人、建筑垃圾乱堆放等顽疾,创成省级垃圾分类高标准小区9个,高水平推进全域文明创建。
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启动“十里渔港”繁荣复兴系统规划编制,推动陈家塘、教场、墩头等区块拆后利用及公共服务补短板项目建设,实施芦花河水系、海中洲隧道提升改造,加快舟山市(普陀)美术馆、沈家门体育馆建设,谋划沈家门渔港广场、渔港博物馆等项目。重塑城市发展空间,推进半升洞、鲁家峙区块路网重构,更新利用半升洞油库地块。全面完成C级危房解危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危旧住宅和老旧厂区征收改造。新改建城市道路26条、防洪排涝设施4座,新增城市停车位1400个,打通燃气供应“最后一公里”。
加快交通强区建设。全速推进六横公路大桥二期项目,完成北仑圆山码头、半升洞客运站场及码头主体工程,启用半升洞智能停车库,完成莲花洋客运枢纽综合体前期工作,深入研究本岛北部高速公路接轨路网,参与谋划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六横-佛渡支线。加快实施“蓝色岛链”特色工程,新改建交通站场及码头7个,更新改造客船6艘,开通东极至小洋山航线,谋划开通西岙至六横航线、开辟普陀山第二通道。打造高效便捷通勤圈,推进桃花环岛公路、螺塘线延伸段等景观公路建设,贯通灵秀街隧道,开通螺门至梁横大桥。积极参与南部岛屿快行线前期工作,谋划鲁家峙至西岙通道建设。推进渔农村公路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改造渔农村公路36.6公里,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五)聚焦美环境,塑造海岛乡村画廊
打造宜居和美乡村。完成全区村庄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农用地整治、村庄整治和低效用地整治,实施农村宅基地安置政策。开展“百县千乡万村”示范创建,新增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争创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实施乡村风貌整治提升“七个一”工程,新增美丽乡村精品村7个、省级未来乡村试点3个,建成东极省级县域风貌样板区。加快推进一批农田水利工程、海塘安澜工程,打造路下徐、塘头水系典范。提升改造渔农村污水管网35公里,确保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超88%。
深入实施“小岛你好”行动。加速首批5个小岛建设,启动第二批悬山、青浜等3个小岛创建。“一村一策”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空心村”综合开发利用,盘活闲置农房100套。完善“两进两回”政策体系,建设没有围墙的海岛乡创基地2个以上,积极引入住宿、餐饮、文创等业态,提升乡村产业造血能力。建立海岛燃气平价供应体系。加快岛际饮用水网联通工程,新建金钵盂岛1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推进朱家尖、白沙、柴山海底输水管道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