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实施科技强区突破行动,强化重大平台牵引、创新项目引育,深化与中科院、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大城市学院等高校合作,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全年R&D研发经费支出增长25%以上。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大力引培独角兽企业。新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及孵化器3家。实施顶尖领军人才补短增效行动,推动人才引聚扩面提速。出台支持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十条和“智汇运河”八条意见,更高水平办好大运河人力资源峰会、运河青年人才节系列活动,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50个以上,评审“运河英才”项目180个以上,新入选国家、省级海外引才计划20名,实现省“鲲鹏行动”计划、市“西湖明珠工程”顶尖人选突破,新增市级高层次人才15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3000名以上,高水平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区,全力打造生活向往地、人才圆梦区。
9.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围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标准,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经济运行信息化等一批创新改革举措。推动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建设,打造全区交易综合智慧服务平台、集体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持续完善经济管理平台,实现涉企数据安全归集、企业精准画像、产业资源精准匹配,有效支撑闭环式为企服务机制。从严加强亚运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持续推进知识产权服务大平台建设,新增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2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90件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持续增长。强化运河“金融小镇”“法务小镇”双轮驱动,积极招引金融、法务、财会等专业服务机构和人才入驻,打造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高地。助力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培育上市企业3家以上。深入推进“楼均论英雄”改革,优化楼宇评价指数,开展星级楼宇评定,持续完善商务社区建设,打造“亿元楼”60幢。扎实推进安商稳商,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大力度实施助企纾困、降本减负,强化区属国有企业股权投资、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引导功能,完善“亲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等各类服务机制,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
(四)聚焦融合蝶变,展现都市核心区风范形象
10.推进重点区块开发。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实施拱墅区城市总体设计和大运河沿岸设计规划、大城北片区规划、大运河数智未来城规划、武林商圈总体规划编制,高质量推进大和平、毛竹山等重点区块开发建设。协同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深化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推进控规编制全域覆盖。实施大城北开发建设项目139个,积极配合市属单位实施临半路、城北净水厂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土地开发利用,出让经营性用地7宗424亩,收储10宗457亩,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用地3375亩,大力推动康桥工业园区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提供空间支撑。
11.深化城市有机更新。积极创建“杭儿风”特色产业风貌区,打造美丽蝶变的示范样板。实施幸福家园深化行动,写好城中村改造“后半篇文章”,推进全域41个安置房项目建设,主体结顶5个,竣工交付8个,完成2260户以上回迁安置,确保在外过渡5年以上群众全部回迁。坚持“业主主体、社区主导”,实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00台以上,完成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造小区45个以上,开展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推动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与未来社区建设相融合,实施52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项目,推进27个省市级未来社区建设,推动“三化九场景”从局域供给向全域覆盖。
12.提升城区功能品质。坚持“打通断头路、完善支小路、联接主板块、拉开大框架”,推进储鑫路、丽水路等99条54.7公里道路建设,竣工20条11.7公里,有效改善智慧网谷等重点区块路网架构,完成回龙路等8条道路修缮。全力保障地铁四期15号线各站点征迁,确保轨道交通工程顺利推进。扎实推进增绿扩绿,新增绿地35万平方米。编制大运河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建设绿道8.3公里。聚焦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目标,强化湿地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认真落实“林长制”,森林覆盖率稳定在24.5%以上,积极打造“城市绿肺”。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拓展地下空间50万平方米,新增停车泊位5000个、公用充电桩200个以上,提升改造公厕14座,实现建成区3%以上海绵城市区域化。
(五)聚焦共同富裕,厚植最幸福城区品质内涵
13.精耕教卫事业发展。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目标,全面启动新一轮名校集团化建设五年规划,大力推动15个名校集团发展,做强“拱·有优学”品牌。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供给,建成中小学、幼儿园8所,新增学位9525个。稳妥落实“双减”政策,深化学后托管服务,统筹抓好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鼓励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向全省教育最强区不断迈进。竣工投用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加快新华国际医院建设,促进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均衡布局。推进全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完成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点提升改造,打造14个特色专科。完善重点人群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流程,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造中心慢病一体化门诊7家,创成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深化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建设,推进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国家试点,建成景区特色中医体验馆1家、中医近视防控基地14个,不断擦亮“看中医到拱墅”品牌。
14.优化普惠共享服务。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落实稳岗惠企政策,推广“数字就业”应用场景。深化“一老一小”服务内涵,以省市系列试点为抓手,开展居家基本照护服务提升、社区机构综合服务提质、数字赋能养老服务行动,构建养老服务社区大照护体系。新建“全城通”智慧助餐点30个、认知症照护床位200张、家庭养老床位550张,完成2000户高龄独居老人“安居守护”工程。新增托育机构6家、普惠托位240个,迭代升级“养育照护一键通”,打造国内婴幼儿照护示范标杆。全面实施“春风常驻”行动,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力度,深化“12345”助联体模式,实现街道级助联体100%覆盖。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区,完善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深化结对地区合作共建,强化产业协作、消费帮扶、人才交流双向赋能,携手促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