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城市文化底蕴。以江海文化赋能城市发展,赓续历史文脉。通过保护修缮、改造提升、业态升级、景观美化等举措,打造更多承载市民历史记忆的高品质共享空间,进一步推动城市功能优化、底蕴内涵提升,充分展示主城形象、主城气质。加速环濠河区域提档升级,推进寺街、西南营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院落改造,延续历史风貌、传承历史记忆。推进文峰公园、盆景园、中公园、长桥至群英馆地块等景观提升,打造魅力濠河。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建设,协力推进唐闸片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修缮利用;加强与张謇企业家学院合作,拓展唐闸现场教学点内容和深度,大力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
(六)坚持民生为本,织就共同富裕幸福图景
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高标准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大力推进就业创业。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主动靠前服务,精准对接辖区企业用工需求与群众就业意向,不断提高就业的匹配度和成功率。依托“三位一体”供需平台,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年提供就业岗位3.6万个以上。筹建区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提供阶梯式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完善创业孵化平台管理,积极打造国家级、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引导扶持自主创业不少于2100人。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扎实推进教育“520工程”,深化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优化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更高水平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力推进7所学校新(改)扩建工程。开办3所幼儿园,新增学位1080个。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加快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高度重视医护人员关心关爱和队伍培养,切实提升分级分类诊疗能力,筑牢基层医疗防线,全力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大力推进“家门口”的高质量养老,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确保全区接受居家上门服务的老年人占比18%以上。扎实推进“书香崇川”建设,增设一批24小时图书自助借阅点,力促白龙湖书院早日开工。开展“灵山秀水·崇川文韵”、四季风采靓崇川等群众文化活动,全年推出文艺精品力作不少于3部。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保障体系,为1500余名特定困难对象购买“低补保”,持续擦亮“情暖崇川”慈善救助品牌。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全年新增就业参保2.8万人。扎实推进重点项目被征地农民安置工作,确保安置率、保障率保持100%。持续发挥“啄木鸟”民生服务互动平台哨点作用,及时妥善解决民生难题。着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完善拥军优属政策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助力南通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加快儿童福利设施建设,打造一批“苏童成长”践习基地。
(七)坚持绿色发展,夯实美丽崇川生态基底
突出生态优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长江干流、入江支流水质稳定达标。持续织密城市绿网、拓展绿色空间,推进五龙汇生态改造、通吕运河两岸景观带等重点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新建芦泾路、裕景苑等小游园4个,全年新增绿地20公顷以上。深入推进林长制工作,争创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区)。加快智慧园林管理平台建设,推进全区绿地养护管理科学化、智慧化、精细化。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推进“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强化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治理和过程管控,确保PM2.5平均浓度27μg/m3以下、优良天数比例83%以上。深化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采用分片治理模式,建设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2个。加快水环境突出问题整治,确保市考以上断面均达优Ⅲ类水质。加大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力度,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严把能耗准入关口,源头控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现单位GDP能耗、公共机构综合能耗“双下降”。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全力支持中远川崎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金秋弹性织物申报国家级绿色产品,建成国家级绿色商场1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加快南通都市农业公园建设,打造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1个,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
(八)坚持系统治理,筑牢和谐稳定坚固屏障
统筹发展与安全,深入实施“基层基础夯实年”行动,以数字化赋能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化、便民服务智慧化,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举措。按照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的要求,落实新阶段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强化防疫科普宣传,加快推进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增强群众防护能力。持续优化防控举措,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动态做好对症药品的储备投放,保障基层门诊用药需求。强化爱心专班服务保障,着力抓好“一老一小”、患基础性疾病等重点群体的防护救治,全力“保健康、防重症”。
切实筑牢安全防线。持续开展危化品、工贸企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强化“四项举措”落实,纵深推进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强街道(园区)应急救援队伍,推动应急管理与基层网格化管理融合共振。强化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积极争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区。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推动千人以上企业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药械妆监管信息平台和药品智慧监管指挥中心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