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0亿元、工业投资2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到位注册外资3.8亿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等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市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践行“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根本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记“三个务必”,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确保省、市、区委各项部署要求得到有力有效落实。
——激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遵循和把握客观规律,不为传统模式所困,积极进取、奋发作为,打好国家级经开区的进位仗和省级高新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升格仗,提升科技创新引领性、产业体系坚韧性、绿色发展协同性,跑好现代化建设的“接力赛”,争取早日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一方阵。
——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战略定力。坚持抓发展不图虚名,求实效不做虚功,以我为主,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坚持抓全局的重点、重点的关键、关键的具体,牢牢把握各项工作的主动权。坚持谋定后动、动则必成,把重点问题、重大项目、重要政策弄清楚、想明白,琢磨透再实施,一旦作出部署就盯紧盯牢、奋勇前进,不达目的绝不放手,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砥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畏品格。突出问题导向,不为艰难挑战所惧,主动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进一步强化区镇联动,全面加快四大功能区建设,持续推进“三旧”改造,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闯关夺隘的勇气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的发展措施,推动各项工作打开新局面。
——涵养“愿为天下布芳馨”的为民情怀。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高质量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微幸福”民生工程,畅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信访来访等诉求办理渠道,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投资、消费、外贸齐发力,着力稳定经济增长速度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把项目招引建设作为全局发展的“牛鼻子”来抓,常态化开展招商引资“擂台赛”,继续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基金选商,开展桃花节、品桃惠友、金秋招商月等品牌招商活动,招引更多央企、外企、头部民企落户惠山,力争实现超百亿元项目新的突破。聚焦44只市级重大产业项目、103只区级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狠抓开竣工,尽快形成更多实物量、投资量。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苏锡常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推动盐泰锡常宜铁路实质性开工、锡澄轨道S1线实现“电通”,加快锡太高速新建、锡宜高速扩建、沿江高速扩建、西环线北延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中环快速路惠山段、通江大道北延、惠西大道西延等前期工作,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促进消费持续恢复。改善消费条件,抓住节日节令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促进住宿、餐饮、旅游等消费回暖。创新消费场景,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积极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夜经济,促进绿色家电和新能源汽车消费,培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环境,打造2条特色商业街区、1条精品商业街区、3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改造提升3家农贸市场。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设高品质住区、国际化社区,筹集3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扎实做好保交楼各项工作。
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加强与东盟、日韩、欧洲等经贸和产业合作,全力服务保障企业“走出去”拓市场抢订单。优化升级货物贸易,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加快数字贸易、离岸贸易、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提高外资使用质量,提升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确保引进协议外资超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3个。积极推进QFLP、境外发债、利润再投资、返程投资等引资方式,做好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功能性机构和外资研发中心培育。加快“一带一路”贸易组合枢纽港建设,确保中欧班列三季度实现始发,加密海铁联运班列至每周2列。继续做好东西部协作、南北对口帮扶合作。
服务保障市场主体。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落细落实减税降费和助企惠企政策,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定期上门为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坚持“抓大”“强中”“扶小”协同发力,新增“四上”企业300家以上。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推动优质企业上市,新增上市企业1家以上。深化“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持续丰富“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场景。落实项目“策划即入库、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改革。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模式。进一步提升“惠山质量”“惠山标准”“惠山品牌”影响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二、坚持强链、补链、延链同推进,全力锻造现代产业韧度
塑造制造业新优势。聚焦“三新四强”产业集群和12个制造业特色产业专业园区建设,持续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百企引航、千企升级”行动,打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两机”及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数字信息、新材料、绿色低碳七大特色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36%。把“智改数转绿提”作为主攻方向,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推进100个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智能制造投资70亿元,新增市级以上示范智能工厂(车间)30个。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大力培育行业单项冠军,力争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