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力一体发展,持续打造高品质中心城区
厚植最美生态底色。牢牢抓住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莆田市践行木兰溪治理理念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的意见》这一重大机遇,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山水诗画生态韵城”目标,全力推进“千古木兰溪、百里江山图、十里风光带”工程。编制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促进延寿溪玉湖段河道整治工程全面竣工,南洋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木兰溪体育公园等加快推进,策划落地一批“水上巴士”沿线改造和绿心综合开发项目,高标准建成“十里风光带”,不断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荔城内涵”。开展木兰溪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提升三年行动,完善“投、融、建、维、运”一体化模式,加快推进黄石镇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程一期、荔城区农村污水提升治理项目(二期)建设进度,促进主要流域断面水质持续改善。推动实施一批大气污染深度治理项目,进一步健全制鞋等重点行业VOCs(13)全过程治理模式,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推进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深化“绿盈乡村”创建,实现中高级比例达85%以上。
多维提升城乡品质。实施城乡品质大提升工程,加快高铁新城、紫霄片区、绶溪片区等改造进度,实施八二一街南伸工程(荔二路至壶公路)、产城融合示范区(紫霄片区)、绶溪文创中心配套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88个;推进老旧街区有机更新,全面完成镇海街道7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新改造老旧小区8个、1298户。计划投资80亿元以上,继续实施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十大样板工程”,重点打造城市片区综合开发建设、城市更新建设、完整社区建设、集镇环境整治和闽台“乡建乡创”建设等5类综合样板,力争列入省级示范工程。提高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建设管养水平,加快荔城污水处理厂扩容项目建设,新增公园绿地10公顷、福道3公里、口袋公园5个。推进智慧停车平台建设,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00个以上。持续扩大国省干线公路对产业基地、旅游景区、枢纽节点的连通和覆盖,加快湖滨南路、五侯大道、绶溪片区配套路网等城市主次干道建设,实施北大路、镇海南街、九华路等“白改黑”工程,提升农村公路水平,持续创建最美“福路”。
着力深化文明创建。全力做好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区总评迎检工作,持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功能建设,有效落实常态化创城工作督导评比机制,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强城市精细管理,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常态化提升道路、桥梁、管网、路灯等市政设施管理养护水平。谋划新一轮环卫保洁方案,深化厕所革命,新建城市公厕3座、农村公厕12座;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屋(亭)建设,持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积极探索物业管理新举措,推动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提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增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项目30个,做优1个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1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建成1条乡村振兴示范精品线。在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产业发展水平和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等方面精准发力,深入推进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新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高标准农田2000亩、改造提升2000亩。加快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新型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新改扩建供水管网50公里、农村户厕100户以上。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2万亩。加强耕地保护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两违”行为,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赓续激活文化基因。全力打造“莆阳开春”品牌,加快推进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工程,改造提升东阳村、北大村、吴江村和十字街、古谯楼等古村古街古建筑,做好业态引入及活动策划,推动生态、文态、形态有机融合,确保“开河、开街、开村”红红火火。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打造荔城文旅品牌,推动南少林、五侯山等景区设施再完善、品质再提升、产品再丰富,全区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0%以上。健全公共文体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完善15分钟健身圈;扎实推进妈祖文化、南少林禅武文化、工艺美术文化、莆仙戏文化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大非遗传播力度,弘扬《妈祖信俗》《惠洋十音》等民俗文化,加强非遗人才培养和展演展示,让非遗融入城区、走进生活。
(四)聚力暖心惠民,共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织密社会保障网。实施民生保障大提升工程,推进“四大群体”(14)增收计划,持续落实援企稳岗、减负扩就业政策,深化技能人才鉴定补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等工作。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加强培训机构、人力资源企业、大师工作室管理,全年新增就业4050人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次以上。加快区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养老行业服务能力。深入拓展城乡社区“五社联动”(15)项目,积极推动社区减负和“五个民主”(16)建设,提高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服务水平,巩固省级城乡社区近邻服务试点区建设成果。
推动教育优质发展。持续优化教育布局,力促中山中学荔浦校区(初中部)、中山中学壶兰校区(初中部)、莆田八中新校区以及东洋中学综合楼等10个项目如期投用,新增学位8200个;全速推进荔城区第二实验小学绶溪校区、中山中学紫霄校区等8个项目进度。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加大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薄弱校间的师资双向交流,力争交流面达10%以上。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全区22所中心校及城区小学全部建成数字校园,新增智慧校园2所。支持区二幼荔阳分园、区一幼中海分园等4所幼儿园创成市级示范性幼儿园。
提升卫生健康水平。准确把握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好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十条措施,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加快筑牢免疫屏障,进一步扩大疫苗接种覆盖面,提升个人防护能力,保护好脆弱人群,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加快荔城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疾控中心、北高镇卫生院改扩建等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新增医疗床位100张、卫技人员60人以上;加强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合作,深化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医疗集团的医联体建设,推广联合病房试点工作,构建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不断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