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做精现代农业。聚焦“集群化、品牌化、园区化”,提升特色优势农业“六大工程”【18】。高标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动特色现代农业集群化发展。建设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全力招引精深加工、贸易电商、仓储物流等农业头部企业,打造“买全国、卖全球”一站式园区。发挥农垦公司国企主阵地作用,加快壮大柑桔、茶叶、畜禽蛋、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拓展芦柑海内外市场,提升全产业链品牌价值;推进东关北硿茶文旅等项目,打造“三茶”统筹【19】展示体验地;建设阳升蛋鸡生产基地、花卉苗木数字产业园、海峡花卉农文旅产业园二期。强化农业品牌建设,用好县域农产品IP形象,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争创国家级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深化与福建农林大学、省市农科院合作,加强九九农村科技文化园建设,打造现代农业科技高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000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6万亩以上、产量9万吨以上。
做实做活文旅康养。以“一核、两翼、三片区、四要素”【20】为抓手,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县域旅游目的地。借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与省旅游发展集团合作运营,升级改造牛姆林景区,打造高端森林休闲康养基地;与泉州文旅集团联合实施魁星书院文旅项目,打造全国首个星宿文化亲子研学景区;建设华侨城集团五里街欢乐小镇,打造集街景、文创、康养等为一体的标杆景点。以永春达埔高速服务区升级提升和业态丰富为核心,加快打造海峡两岸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强化高速“路上路下”联动,完善区域业态布局,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高标准建设苦寨坑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突出陶瓷文化、工业旅游、考古研学等元素,打造高端文旅品牌。挖掘非遗文化资源,建设研学中心大楼,发展纸织画、漆篮、白鹤拳非遗研学旅游。激活乡村旅游,创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金牌旅游村,打造一批民宿露营基地。
做好做快商贸物流。实施“搭平台、聚人气、促消费”行动,策划系列产销对接活动,把更多永春产品卖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推广永商网红城、跨境电商园模式,谋划东部电商园,力争全县电商销售额增长20%以上。打造金龙城爱心商圈,改造升级温泉小区、五里街两个现代化农贸市场,繁荣城区周边商贸。引导制造业企业产销分离,大力推动“限下转限上”,力争全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40家以上。发挥区位枢纽优势,优化物流节点布局,启动美岭物流、站前商贸物流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启动建设永春东农产品冷链物流园,构建完善城乡综合冷链物流网络。
(二)项目为王唱主角,奋力促投资蓄动能。坚持项目为先、项目为基、项目为要,盯住龙头企业,抓项目增辐射,用项目奋战“辛勤指数”换取永春“发展指数”。
矢志不移抓招商。深化“五全”招商,推行“一把手”带头招商、以商招商、乡贤招商,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签约落地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发挥产业专班作用,强化产业研究,精准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行县领导负责制,全流程跟踪服务,缩短项目落地周期。完善月度绩效考评机制,全面提升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产率,确保全年签约项目100个以上、总投资30亿元以上。
全力以赴抓项目。深入研究上级政策资金投向,加快谋划实施一批强弱项、扬优势的优质项目。建立项目滚动储备库,实行“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汇报”,力争省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额增长25%以上,向上争取资金5亿元以上。开展“项目奋战年”活动,确保211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1亿元以上。坚持扁平化管理,落实“三级协调”机制,确保项目开工105个、竣工85个以上。
持之以恒抓保障。推行“一区多园”【21】模式,高标准实施园区标准化建设,力争规上工业企业入园率提至55%,在园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比提至60%。优化产业园区规划布局,滚动推进“四个一批”【22】,建设美岭智慧产业园等6个标准化园区【23】,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持续推进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新增工业厂房80万平方米,提高存量资源利用率。用好财政性建设资金,多举措争取政策资金,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确保项目投资有效接续。
(三)城乡融合开新篇,致力提品质出精品。突出精心规划,城乡一体化推进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和精准服务,精美呈现更具特色的生态型新城。
高标准加快县城建设。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持续实施“东拓西进”,构建“一主一副多特”【24】城镇发展格局。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完成县城中心城区和蓬壶、达埔副中心总体规划。推动城东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谋划实施永春一中长安校区、城东新区医院、东部体育公园等项目,与县工业园区联动发展,加速产城融合。推进蓬壶、达埔一体化,发挥兴泉铁路枢纽作用,打造站前广场永春特色新地标,加快建设横七线快速通道、泉南高速改扩建、锦斗互通等项目,积极布局沿线产业业态,构建路网畅通、水系连通、产业互通的区域新增长极。完善城区主干道路网,推进桃源北路四期、真武路北段等道路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完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主体建设,新建燃气管网15公里、供电线路313公里。统筹推进城乡供水、污水一体化,实施供水项目5个、污水治理项目30个,新建供水管网50公里、污水管网15公里。持续实施“绿满桃源·生态永春”三年行动,新建口袋公园15个,新增城市公园绿地12公顷、立体绿化20处。
高效能推进乡村振兴。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持整镇推进、整县提升,培育3个市级、5个县级整镇推进“五好”乡镇【25】,创建市县共建全域乡村振兴示范县。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实施“一事一议”项目90个、水美乡村项目4个。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50公里,实施安全防护、养护工程150公里,改造危桥3座。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推广“防贫保”【26】等模式,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深化“强村带弱村”等模式,探索政银企协同支农机制【27】,确保经营性纯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100%,培育一批100万元以上的强村,打造美岭、仙岭等一批共同富裕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