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东省)莘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8日)

  突破壮大工业经济。全面实施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紧扣农副产品加工、绿色化工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3.5%,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锚定10家龙头企业,支持企业链条延伸扩张,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健全“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新增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1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0家,“小升规”企业25家。深入开展助企远航行动,我们将创造一切条件服务企业发展,用心用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始终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老一代企业家二次创业、中青年企业家脱颖而出、创二代企业家接续发展,让广大企业家有更大作为、更高荣誉!

  优化服务业结构。抢抓济郑高铁建成通车机遇,培植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高铁新城吸附带动作用,加快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现代消费新高地。推进燕塔鑫街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打造县级智慧商圈。活化利用旅游资源,建设百里红色文化长廊,整合马西林场生态文化园、苏村阻击战纪念馆、中原现代农业嘉年华等景点,提升服务水平,打造集研学、培训、演艺、体验于一体的“红色+”文旅产业矩阵。挖掘整合黄河文化、水浒文化、乡村生态等旅游资源,争创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景区化村庄5个。办好第七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培育销售额超10亿元的电商示范镇(街)1个、超5000万元的电商示范村15个。

  (三)坚定不移抓园区、强功能,着力打造产业集聚平台。把三大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聚焦主导产业,明确主攻方向,推动园区建设提档升级,形成更强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

  推动鲁西经济开发区扩规增量。加快构建“一区多园”,壮大生物蛋白、绿色食品及预制菜、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五大产业集群。以嘉华股份、冠华肠衣为重点,打造全国最大的高端大豆蛋白产业基地;以利盛达、宝立食品为重点,打造全国知名的北方预制菜生产基地;以华信新材、瑞鑫达新材为重点,打造全国知名新材料生产基地;重点推进禾悦微生物菌剂、孟达供应链江北新能源汽车配件云仓等项目建设,全力跟进山东(苏州)装备产业园等招商项目,打造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完成开发区区域评估,启动新一轮循环化改造、生态工业园创建。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实施新华路北延、创业街西延工程,同步建设配套管网19.7公里。今年,力争开发区在全省排名前进5个名次。

  推动化工产业园跨越发展。围绕石油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三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全国知名的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力争化工园区产值增长39%以上,利税增长25%以上。在石油化工产业上,重点抓好投资165.9亿元的中和能源绿电储能新材料项目建设;在盐化工产业上,重点抓好投资15.7亿元的正升化工邻氯甲苯系列产品、投资10.7亿元的特硅高性能新材料等项目建设。投资13.24亿元,实施园区基础设施综合整治工程。投资9.5亿元,完成瑞云安置区一期11栋426套、凌云安置区18栋834套安置房建设任务,启动瑞云安置区二期24栋693套安置房建设。

  推动省级农高区高位建设。完善农高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农高区详细规划。以设施蔬菜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为抓手,加快各项农业生产要素集聚,围绕种苗研发繁育、预制菜、数字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加大项目招商力度,引进一批带动力大、竞争力强的加工型、科技型龙头企业。重点推进京阳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菌胜生物菌种实验室等一批农业高新项目,全力打造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的输出策源地,加快建设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农高区。

  各位代表,三大园区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全社会都要关心园区建设,支持园区发展,持续改善园区“硬设施”“软环境”,为园区腾飞添活力、增动力、聚合力。

  (四)坚定不移抓改革、谋创新,着力激发内生动力活力。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支撑。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进一步完善“多测合一”“无感审批”“打捆审批”等点状创新举措;做深做实“拿地即开工”“交房即办证”升级版,叫响鲁西工建改革第一品牌;巩固提升“一次办好”“一链办理”“一业一证”等改革经验,最大限度便民利企;增设基层政务服务网点,拓展“15分钟政务服务圈”。拓宽政企常态化沟通渠道,开展涉企服务“中梗阻”问题专项整治。加快构建现代县级预算制度,全面增强预算法定约束和执行刚性,集中财力用于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引导镇(街)统筹兼顾“增收”“节支”“减包袱”三重维度,推动县镇财政体制改革提质增效。调整优化国企布局,积极盘活国有资产;完成一诺生物股份制改造,年内报省证监局辅导备案。深入创建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信用工作持续领跑全市。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科技型企业“小升高”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70家、省级科技领军企业2家。实施创新平台培育计划,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高校共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0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个,争创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认真落实“市人才新政35条”,新引进高层次人才3人、青年人才2400人。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鼓励企业紧跟云时代、借力大数据,广泛运用5G、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新增省级以上“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2家,上云企业100家,加快5G基站向农村延伸覆盖。依托省一体化大数据体系县级节点,深化大数据创新应用,打造一批创新场景、优秀案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40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