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进出口增长8%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全市同步,粮食总产稳定在27亿斤以上,碳排放、能耗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工业补短板,奋力推进“提质扩量增效”。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
在“提质”上求突破。大力推进创品牌、提品质、增品种“三品”工程建设,推动“利辛产品”向“利辛品牌”转变,促进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稳步提升。引导企业更新工艺技术,全年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培育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安徽工业精品2个,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以上。推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推进“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各1个。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登记企业10家以上。
在“扩量”上求突破。持续提升开发区能级,实施制造业补短板攻坚行动,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7%以上。加大“扶优育规”支持力度,推进“大树培育”计划,加速打造以翰联色纺、伯希和户外装备为龙头的现代新型轻纺服饰产业集群和产品研发基地,以板集电厂、皖能生物质电厂为龙头的区域性能源供应基地,以强英食品、禾丰食品为龙头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传旗重科、丰源装备为龙头的汽车装备制造基地。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
在“增效”上求突破。全面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园区亩均效益评价全覆盖,新批工业用地全部按“标准地”出让,推动企业“拿地即开工”。建立企业分类管理、有效约束机制,依法实施差别化用地、用电等政策,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亩均投资分别增长15%以上。大力清理处置低效闲置用地和僵尸企业,加快盘活闲置资源。新增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土地300亩以上。支持企业抢订单、拓市场、促生产,大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二)聚焦农业抓振兴,奋力推进“两强一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县,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
促进农业稳产。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6.5万亩,完成全省首批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工程试点工作。推进科技强农,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促进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个,打造数字农业应用场景6个、数字农业工厂2个,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实施种养业提质增效行动,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55万亩、蔬菜30万亩、中药材11.5万亩、设施农业12万亩,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20个以上,规模养殖比重稳定在86%以上。推进机械强农,实施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新增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个,新建粮食烘干项目2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6.6%。
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政策落实、监测对象识别帮扶等重点指标,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继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达14%以上。稳步推进农村“一块田”试点改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58%。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组织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企对接。新增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各5家。加快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深化与上海蔬菜集团的战略合作,全面融入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实现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销售额达45亿元。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建设和美乡村。接续推进“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美丽乡村“五微”建设行动,完成展沟镇苏湾村、中疃镇代郢村等1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任务,培育市县自主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10个。开展农村户厕改造、村庄沟塘整治行动,实施农村改厕1万户,完成村庄沟塘整治50个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5%。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十查看十提升”专项行动,统筹建设水网、路网、林网、电网、气网、通信网,改造农村公路260.6公里、危旧桥梁43座,加快实施芡河上段治理、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引江济淮二期、城区生态水网二期等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喝上引调水”工程,加快新张集、郁湖西、张村地表水厂建设,水源置换惠及55.8万人。常态化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保障农民合理建房需求。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新时代新农民,提升乡村文明。
(三)聚焦三产扩增量,奋力推进“锻长补短”。突出潜能释放、业态提质,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扩大供给促消费。深挖内需潜力,深入落实“皖美消费”行动及汽车、家电领域促消费活动,新增限上商贸流通单位50家。积极发展“线上经济”,培育电商强镇1个,电商交易额增长10%,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增长20%以上。壮大“线下经济”,发展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等便利消费业态,抓好“两中心、一连锁”、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新建、改造城区农贸市场2家、乡镇商贸中心6家、商品配送中心1家、连锁直营店10家。推动翰联时代广场、七彩世界、万峯汇、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业态更新、体验升级。提升消费品质,新增皖新江山樾、万峯汇万象街、万达金街等一批特色街区,打造一批高品质夜间消费街区和品质夜市。优化房地产用地、商品房供应,支持群众合理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新建、续建住宅小区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