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要素保障“先手棋”。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调度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指标,不断降低水电气等要素成本,为项目建设聚势赋能。加强存量用地整理盘活,全年完成低效用地清理1500亩以上、形成500亩连片地块不少于两宗,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提前对接重点项目用工需求,与高职校、技师学院等加强合作,为企业“量身定制”高技能产业工人。强化企业金融服务,开展“政银商”对接活动6场,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不少于220亿元,为企业疫后复苏注入“金融活水”。积极搭建食品、建材等产销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三)突出改革开放,蓄积区域发展长远动能。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拓空间,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让清江浦的发展更具潜力、更有前景。
更深层次推进改革。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契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便民惠企措施,全面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加快三大国有集团公司实体化、市场化转型,健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经营决策、参与市场竞争等制度,引导企业将薪酬分配与经营收益、债务化解、成本控制、发展贡献等挂钩,支持企业全方位参与城市经营和项目建设,更好承担起发展责任和社会责任。加强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多维度拓宽绩效评价范围,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务实推进农业农村、医疗卫生、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改革,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清江浦特色的改革创新实践。
更高水平扩大开放。积极融入“双循环”格局,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经济交流。抢抓RCEP区域合作等机遇,进一步拓展日韩、东盟、台湾等地外资利用新空间,全年新设立外资项目10个、利用外资达1.5亿美元。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引导品向科技、开普国际等企业拓展跨境电商业务,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7%以上。鼓励本地建筑施工企业对外开拓市场,引导天成建设申报特级资质建筑业企业。全力支持淮安海关入驻黄码港,打通对外开放“绿色通道”。
更大力度优化环境。坚持以企业需求为根本导向,常态化召开政企协商座谈会,精准出台优惠政策,及时兑付奖补资金,为企业投资清江浦、扎根清江浦提供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的扶持。深化“并联审、容缺办”、施工图审查、网上中介超市等改革成果应用,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让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成为常态。创新包容审慎执法,规范涉企各类检查、考评活动,做到靶向监管、无事不扰,力争全年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10%。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开展“法润民企”等系列活动,鼓励支持企业敢闯敢干敢试。
(四)突出能级提升,放大中心城区集聚效应。坚持以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明增长为导向,统筹推进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持续提升中心城区的首位度。
让城市功能更完善。将系统思维贯穿城市建设始终,统筹“三城”建设和六大产业板块打造,实施总投资182.6亿元的中心城市建设项目26个。加快石塔湖、化工新村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改造提升凤凰新村、金佳园等老旧小区20个、65万平方米,推行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标准化管理,让城市“更新”为幸福“加码”。接续实施城区易积易涝点改造,完成韩侯泵站提升及引河贯通工程,确保“不淹不涝”。推动武黄路、龙爪路年内建成通车,天明路、黄盐路等道路开工建设,让城市道路更加通畅。纵深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新建停车泊位500个,改造垃圾中转站2个,建成垃圾分类示范小区40个,打造一批示范路段、示范小区、示范停车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让城区经济更繁荣。加快推进华润万象城、中海高端商业综合体建设,建成运营金融中心风情街,鼓励中央新亚、华信Mall等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全年新增首店20家以上,中心商圈外来消费占比达40%,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区域性消费中心。抢抓数字经济、网红经济、直播经济等新机遇,大力发展“线上引流+实体消费”模式,全年新增直播基地3个,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突破50亿元。大力提振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有效整合产品展销、文化体验、“互联网+交易”等多种业态,打造苏北功能最全、体量最大、形象最优的特色汽车街区。充分挖掘食博馆的潜在功能,持续做大做强会展经济,精心举办车展、房展、年货节等展销活动,进一步聚人气、汇商气、添财气。精心组织节日期间系列促消费活动,鼓励御码头、1415等特色街区发展夜间经济、美食经济,让城市更有烟火气、生活味、归属感。
让城乡发展更融合。创新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机制,将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协调并进,全年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美丽宜居村庄5个。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三级先导”工程建设,完成城南街道、武墩街道、和平镇国土空间规划和全域镇村布局规划,加快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统筹推进二河沿线空间治理和环境提升,全力打造生态廊道、景观廊道、富民廊道。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新路径,加快和平“生态美学小镇”建设,实施古庄牛“桃源田园居”等体验项目,吸引更多城市居民来乡村观光旅游、创业就业。
(五)突出绿色发展,打造更高颜值生态城市。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让绿色成为城市最鲜明的底色。
重拳整治环境污染。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上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蓝天常在”为目标精准治气,启动实施黄码港空气扬尘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深入推进北京南路、钵池山等国控站点周边精准溯源整治,扎实开展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等专项治理,确保PM2.5和臭氧浓度实现“双减双控”。以“碧水长流”为目标持续治水,继续实施建成区排水管网修复工程,统筹抓好断面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整治,确保全区11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保持在100%。以“大地常青”为目标稳慎治土,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重点做好项目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持续抓好危险废物处置专项整治,确保土地安全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