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围绕“乡村生活更美”,进一步绘就乡村好风景、开创和美好局面。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系统提升乡村发展质效、乡村建设实效、乡村治理成效。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13亿斤以上;新增高标准农田9万亩,力争创成国家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打响“沛”字号农业品牌,以“两沿”建设为抓手,升级8个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年销售额超10亿元企业2家,创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发展乡村全域旅游,提升韩楼田园综合体等一批示范项目,乡村旅游收入增长6%以上。推进农业大数据运用,加快数字云平台建设,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占比达72%以上,打造产业竞争力强、市场占有度高的苏北农业强县。
深化宜居乡村建设行动。接续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实施杨屯昭阳雅居等7个统规统建项目,完成3000户老旧房屋改善任务,开展165户农村危房改造;建成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13个、市级以上特色田园乡村3个、美丽宜居村庄20个。大力开展农村道路提升行动,完成黑化路面30公里,实施安全防护工程400公里,打通断头路70条。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铺设农村污水管网800公里;改造户厕4421户,整改达标1.8万户;巩固提升1311个清洁达标村整治成效,让54万村民生活得越来越舒适,也为130万沛县人民扮靓一个老家、留下一抹乡愁。
营造和美乡村幸福生活。多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探索自主经营、生产服务等集体增收新模式,确保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村占比85%以上。提升镇村善治水平,搭建线上线下“一站式”为农服务平台;深化法治镇村建设,提升乡村法治实效。涵养乡村先进文化,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开展殡葬整治三年行动,力争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超75%,让“和美”二字成为乡村建设的价值追求和乡村居民的行为规范。
(五)围绕“百姓福祉更实”,进一步厚植为民真情怀、增进民生真成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加充分、更为均衡、更可持续地惠及群众。
全力促进富民增收。持续实施中等收入群体扩围和全民创业行动,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加大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帮扶。开展沛县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创建工作,努力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500人、自主创业2100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700人,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把学校建得更好,投入5.9亿元新(改、扩)建龙固中学等4所学校、新增学位4380个,确保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只增不减;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合并农村单轨制小学31所,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覆盖。坚持把教学办得更优,建立高素质教师培养机制,新招聘教师500名,培训教师2.9万人次以上;深化“教—学—研—考”一体化改革,开展“名校+教育联合体”强科提质行动,保持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C9高校录取率位居全市前列。坚持把动能变得更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展新教育实验“深耕行动”,打造“一校一品”特色发展格局;深化产教融合,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继续抓好“双减”工作,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创建和谐平安校园;让尊师重教更加蔚然成风,让优质资源更多惠及学生,让“教育优先”成为沛县发展的最强动能。
推进健康沛县建设。全力补足阵地短板,着力提升县内三大医疗集团运行质量,加快妇幼保健院建设,深入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规范建成300家中医阁,加快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不断提升群众就医便捷度、满意度。全力提升服务能力,加快推动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乙等、县中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打造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中医院脑病科等一批省市重点专科,新招聘医务工作人员100名,培训800人次以上;围绕“保健康、防重症”要求,不断完善疾病防控体系、疫情救治体系和物资保障体系,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坚决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全力保障人民健康,着重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持续推进“安康关爱行动”,新增医养结合卫生院3家、增设床位650张,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95%以上;优化托育服务体系,新增普惠托育机构2家、示范性托育机构1家;加快推进医防融合,升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沛县模式”,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成为沛县卫生事业的永恒追求,让“小病就近看、大病不出县”成为全县人民的更好选择。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快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即征即保、应保尽保,确保失能失智人员长护险全覆盖,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4000人以上;关注关爱困难群众,做好助残、救孤、济困、优抚等工作,积极发展慈善事业,让困境人员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六)围绕“治理效能更优”,进一步压实治理硬举措、守牢安全硬底线。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深化全行业安全风险预警监测,纵深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持续压降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开展常态化消防安全检查;守牢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底线。开展自建房安全整治,确保1407户危房、58栋建筑全部整治到位。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持续压降政府债务率和债务风险等级;排查化解国有企业风险隐患,建立重大事项决策监督机制,保持债务规模、债务结构、资产负债率处于合理区间;防范化解金融机构风险,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坚决守住金融领域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