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全面启动公园城市建设,完成环城生态公园带春申公园建设,加快前湾公园、上海未来之舟公园、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西延伸公园等建设。深化林长制,新建各类绿地100公顷,新增森林面积500亩、绿道30公里、立体绿化3万平方米,建设邻里微公园30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3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9%。继续推进“美丽街区”建设,统筹推进“道路+”“公园+”“生活圈+”工程。
(六)坚持增强城市核心功能,着力优化城区空间格局。强化空间载体保障,促进资源要素科学配置,加快形成“北部先行、中部崛起、南部振兴、东部开发”的空间新格局。
强化规划和土地保障。优化完善莘庄城市副中心规划,推进浦江新中心、七宝中春路沿线等地区中心规划落地。发布实施区综合交通规划,加强项目与规划衔接,支撑产业发展。更好发挥规委会的专业指导作用,提升主城区规划建设水平。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补齐静态交通短板。持续推动低效、闲置土地减量集约高效发展。强化土地储备、土地供应、保障房建设和在外过渡户安置的统筹联动,确保优质产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公服用地稳定有序供应。编制实施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完成动迁居民600户、非居企业80家、拔点腾地基地40个,腾地面积5000亩,全面完成虹桥主城前湾地区动迁腾地。
全力推动城市更新。深入贯彻《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制定重点区域更新方案,加快一批项目实施落地。加快“两旧一村”改造,实施约1万平方米不成套房屋改造,推进浦江召稼楼、颛桥中心村、华漕诸翟等城中村改造。通过产业转型、增容技改、综合整治等模式,盘活存量楼宇、园区、老旧厂房。对既有建筑、公共空间进行改造,持续改善建筑功能和环境品质。研究推进紫竹高新区站、虹梅南路站、芳乐路站、沈杜公路站等相关站点TOD开发,探索提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
加快重点区域开发建设。结合城市副中心整体打造,推进友东路、吴中路、吴宝路等重点片区转型改造和空间重塑,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加快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发展,研究推动吴泾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全力推动江川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促进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深入推进莘庄工业区、闵行开发区、常青工业园、华鑫天地产业园等存量产业用地二次开发,加快集聚一批优质企业。
(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强化韧性适应理念,以基层治理为支撑,全面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闵行。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体系。准确把握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注重多方参与,构建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发力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网络。以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为重点,完善监测哨点布局,提高传染病早期发现和科学预警能力。加快疾控中心异地新建项目建设,培育引进一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升应急响应效率和处置能力。注重平疫结合,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系统。
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一江一河”公共空间功能品质,打造区域滨水地标。推动更多公园拆墙透绿,实施转角街景提升项目,使更多城市生态空间为民所享。全域打造“美好社区·幸福家园”⑨,推动平阳四街坊、河东小区、红旗花苑等新一轮“美丽家园”落地。探索实行区域化物业管理模式,推进相邻小微小区物业管理区域合并或管理合并。
守牢城市安全底线。扎实开展危化品、消防、建筑施工、自建房、交通运输、特种设备、违法建筑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城市安全防控体系及应急指挥体系,积极构建平急转换机制,不断提高日常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巩固提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坚决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加强基层消防力量建设。建成高效智慧公安,持续做好重大活动、重大节点安保维稳工作。深化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化解攻坚。
(八)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升闵行文化软实力。聚力铸牢城市软实力的精神内核,深度挖掘和拓展重塑闵行文化丰富内涵,持续提升闵行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扎实推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品质提升行动,高质量推进全国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文明创建项目。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圈”,培育推出更多志愿服务项目。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尚系列活动。
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春申湖四岛、冯远美术馆等文化设施,新建3个新型农村电影标准化放映示范点。充分挖掘和运用好闵行文化资源,研究推进马桥文化博物馆建设,创新推出“海派城市考古”等专题活动。推出马王堆汉墓文物展等精品展陈。精心打造上海合唱节等闵行文化品牌,提升浦江戏曲节等文化活动影响力。扩大“闵行文创节”影响力,推动文创品牌特色化、集群化发展。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浦江郊野公园、锦江乐园、七宝老街文旅功能,打造“一镇一品”节庆活动,优化江川路工业文明之旅、浦江郊野研学之旅等特色旅游线路。积极探索“旅游+”文旅融合新模式,持续提升“江南吃货节”“美好上海·花园生活”品牌影响力,推出“阅游闵行”等主题路线。
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实施闵行体育馆升级改造,加快一批街镇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新建更新5条市民健身步道、65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挖掘一批新兴体育产业,用体育助力全民健康、凝聚向上力量。服务保障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积极承办市级及以上赛事,支持闵行体育健儿在亚运会等重大赛事上勇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