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7日)

  (三)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创新实施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着力办好30件重点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力稳就业。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突出抓好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持续推进农民工、低技能人群、“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扎实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深入实施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全方位构建智慧就业服务模式。优化教育供给。加大基础教育薄弱环节投入,严格按标准落实各项办学经费。实施办学条件“提质扩优”行动和乡村教育提升行动,建立全学段贯通培养机制,健全家校社网“全环境育人”机制,实施教师管理“三定三聘三评”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建成和办好市老年大学。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加快医疗资源准备,提升医疗救治能力,保障群众就医用药;突出抓好重点群体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确保疫情防控平稳有序转段。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提升分级诊疗成效。实施新一轮医疗能力“攀登计划”和医疗技术“登峰计划”,建设3个国家级和15个省级重点专科专业技术联盟。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市级公共卫生安全中心,打造省级公共卫生应急救援基地。优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落实优化生育支持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推进社保扩面、提标、优服务。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加快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实施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健全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新建500处助老食堂。为55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和130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环境无障碍改造。

  各位代表!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三个模式”5周年,我们将以拓展创新“三个模式”为引领,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聚力建设农业强市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一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030万亩以上、产量87亿斤以上,蔬菜种植面积300万亩、产量1300万吨。开展以农田排涝体系为重点的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新建和提升高标准农田30万亩。二是深化国家农综区建设。统筹抓好安丘、诸城、寿光三个农综区示范区建设,持续加大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业合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是大力提升现代农业水平。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实施“十百千”现代农业培育工程,培育提升1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0个现代农业园区、1000家产业合作社。全力打造虾、贝、三文鱼3个百亿级全产业链。抓好伊利乳制品加工、中粮小麦加工等重点项目。新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50个。组建潍坊易田农业服务集团,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着力发展数字农业,建成运营潍坊“三农”大数据平台,打造150个数字应用场景,进一步打通农业“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全链路。四是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保持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抓好省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落实省市支持临朐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

  五、加力实施赋能强基,在汇聚转型跨越的潍坊力量上见到新成效

  顺应高质量发展逻辑之变、规律之变、路径之变,充分释放科教、金融、文化、生态的前驱能量,加快向内涵发展跃升。

  (一)加力实施科教赋能,增强创新驱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搭建高能级科教平台。支持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水动力研究院等平台建设,新增省级创新平台6家。实施打造中国农业种业硅谷行动,建设“六大集聚区、十大平台、九大基地”。支持潍坊医学院、潍坊学院等驻潍高校升级发展,创建山东生态环境学院、潍坊食品科技职业学院,推动4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举办本科层次教育。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打造与我市产业密切相关的40个专业群。开展常态化校企对话合作,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成立潍坊企业家学院。支持高新区发挥创新高地作用,以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培育高水平创新型企业。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入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育苗造林”和“高企倍增”计划,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5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加快推进燃料电池、半导体激光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800件以上。引育高端高技能人才。实施“40万大学生集聚计划”,鼓励引导各类人才来潍回潍留潍。开展人才服务质效提升专项行动,新入选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80人以上。开展“商会组织建设年”活动,搭建“潍坊英才校友之家”,倾情服务百万在外潍坊儿女支持家乡发展。

  (二)加力实施金融赋能,增强金融支撑力。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渗透性、贡献率,打造区域性产业金融高地和金融服务高地。做强金融产业。建设“苇湾资本集聚区”,集聚金融投资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30家。设立“基金港”,组建招商基金,新建产业或创投基金10支。整合成立市融资担保集团。建设金融博物馆。优化金融服务。实施信贷增量扩面计划,持续开展“银行行长项目行”等金企对接路演活动100场,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30%,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户数增长30%,完成供应链融资550亿元,投放绿色贷款300亿元,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争创国家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实施企业上市“鸢飞工程”,大力培育上市资源,提高上市企业数量。提升金融治理。实施金融专才千人计划,开展金融资本知识万人大培训。坚持以金融的办法解决金融问题,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开展国企负责人队伍建设、规范国企融资工作专项行动,抓严抓实非法集资防范处置,不良贷款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19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