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沛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9日在沛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县长 索向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发力之年,也是沛县奋力打造环微山湖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接续奋斗、迎难而上,较好完成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这一年,经济下行压力之大不同以往,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聚焦工业立县、产业强县,以超常规举措应对超预期形势,培育壮大了一批优质增量。新能源产业绿电年发电能力达12亿千瓦·时、基本建成百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石英材料产业一年之内形成3.5万吨石英砂、22万只石英坩埚产能;纺纱纺织产业成功突破印染制约。沛县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
——这一年,矛盾风险考验之重不同以往,我们坚持向难求成的工作追求,围绕改革创新、安全稳定,以超常规力度迎战超预期困难,攻坚化解了一批历史包袱。老旧小区改造“4个100%”模式、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等多项工作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食品城等一批老街区改造赢得群众高度认可。
——这一年,财政收支平衡之紧不同以往,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导向,突出城乡融合、强基固本,以超常规努力争取超预期成效,稳步实施了一批里子工程。总投资35亿元的42项民生实事较好完成;特殊群体生活保障标准“十一连增”,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80%。
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经过了极不寻常的历程、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稳”的局面持续巩固,“进”的作为充分彰显,全年获得市级以上荣誉171项,位居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40位、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第67位。
(一)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我们全力以赴保增长、稳大盘,经济运行企稳向好
主要指标逆势而进。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70亿元、增长6.5%(预计,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5亿元、增长9%,其中税收收入41亿元、税占比达7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9.3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全体居民收入、房地产投资等11项指标,增速快于全市平均水平。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完成918亿元、67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2%、19.6%;工业用电量达48亿千瓦·时;“2+3”产业产值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近80%,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8.3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67.8亿元、增长7.4%;全年发放各类助企贷款119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比提高4.7个百分点、创历年新高;获评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现代农业成果丰硕。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新建高标准农田9万亩;获评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筑业持续壮大。产值、开票、资质企业数量均居全市第1。
发展动能愈发强劲。重大项目支撑有力。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3个,风行增材、多元纺织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投产项目95个,华东光能10GW TopCon电池片项目跑出了签约到投产83天的“沛县速度”。企业培育量质齐升。宏阳新材“新三板”挂牌;净增“四上”企业172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79家;新增市场主体1.8万户、注册资金286亿元。数字经济稳步发展。实施“智改数转”项目150个,新增星级上云企业70家。
(二)面对动能转换的战略重任,我们全力以赴推改革、促创新,机制活力持续提升
改革攻坚多点突破。24项国省级改革试点纵深推进;“以亩产论英雄”改革全面深化,盘活低效产业用地5011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4383亩,获评首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宅基地改革“三审五书”模式获农业农村部肯定。
创新实效加速释放。引进高层次人才26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00人;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9家、创历年新高,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7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完成220亿元;煤炭保水开采项目获评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退、免、减、缓”各类税费8.9亿元;开办企业半日结率、审批事项不见面办理率分别达100%、99.4%;全市跨省迁移登记营业执照在沛首发;“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营商服务蔚然成风。
(三)面对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全力以赴提能级、优品质,城乡面貌气象日新
城市功能大幅提升。总投资195亿元的60项城建重点工程有力推进,开工率、竣工率均创近年新高;樊巷街、青年路等一批“断续路”顺利通车;徐沛运河公园、文景九年一贯制学校等一批基础设施投入运行;晓明楼保护提升、12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14个安置房建设等一批城市更新工程全面完成;汉源金陵山水酒店等一批生活性服务业项目建成投用;高分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复检、省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综合提升示范城市验收。
乡村振兴持续深化。编制80个发展类村庄“多规合一”规划;改造户厕2.9万户、改善农房5106户、提档农路135公里、硬化道路290公里、改造危桥8座、建设生态河道200公里;获评全国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