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淮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8日)

  二、202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坚持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重,坚持招大引强,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幸福城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北。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以上、7.5%以上,能耗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不是等出来、喊出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尽管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全市经济向稳向好态势没有改变。我们应当看到,淮北的转型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更应看到,淮北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皖北振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赋予了我市“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综合新型能源基地”战略定位,为我市拓展战略空间、培育竞争优势规划了最优路径。我们将以“接续奋斗、再争上游”的坚定决心,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激发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干事创业活力,奋力实现全年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稳定经济增长,积蓄高质量转型发展动能

  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完善项目推进全流程工作机制,力争全年实施省级重点项目269个,完成年度计划投资345.6亿元。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发挥投资拉动作用,用好用足专项债券,制定并实施重点项目三年滚动计划,谋划储备实施一批打基础、补短板、促转型、增动能的重大项目。实施一批产业项目,加快推动华润新能源、碳鑫科技EVA和EC、银邦科技、中基电池箔等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强化产业带动能力。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动第二气源省级天然气干线管网、工业供热管网等项目落地,补齐短板弱项。实施一批民生项目,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城乡地表水厂等重点项目,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

  持续激发消费潜能。深入实施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完善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加快培育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规划建设零碳智慧物流产业园、京东物流园,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方面,推动南翔云集和濉溪老城石板街创建省级特色商业街区和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新城老城互动,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直播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全年培育限上商贸单位80家以上,亿元以上零售企业达30家以上。持续开展“皖美消费 乐享淮北”系列主题促销活动,积极承办全省网商大会,促进消费潜力释放,尽快扭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省位次靠后的被动局面。

  切实强化要素保障。建立完善重点项目管理系统,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重大项目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全过程管控。完善园区配套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全力推进供热、供水等“一张网”建设,动态保持水电气等九项要素价格皖北最低。加强市级统筹,优先保障县区、园区重大项目用地、用能、用工、资金等要素需求,确保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见效。

  (二)聚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与中科院、中科大、安徽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院所合作,打造优质创新平台。支持淮北师范大学、淮北理工学院与园区、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聚焦“五群十链”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招募“揭榜挂帅”攻坚团队,全年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0项。大力实施“鲲鹏计划”,启动中科大(淮北)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实践基地7家。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家。全面落实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全年登记科技成果60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8%。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积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协同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平台,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50件。全年组建产业研究院3家,争创省级创新平台2家,备案市级创新平台30家。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全年新增省级“双创平台”3家。

  持续优化产业生态。聚焦“五群十链”现代产业体系,精准对接省十大新兴产业,细化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有限聚焦、久久为功,提标建设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加速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向车用铝合金新材料和工业零部件方面拓展,推动煤化工产业向新能源材料、电子化学材料、医药农药中间体等高附加值产业延伸。大力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3221”行动计划,支持龙头企业布局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构建从设计、研发到制造、销售的全产业链生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19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