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3年——新使命、新担当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泾县现代化建设崛起赶超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各项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
明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锚定“崛起赶超”战略定位,全力交出建设开放美丽人文幸福新泾县的“高分答卷”。
建议202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增速。围绕实现上述目标,着力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坚持开放引领和改革破题系统推进,着力打造县域发展新优势
更宽领域推进开放协作。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开放之要,坚持以非常之力推进双招双引。突出招大引强,构建“1+1+N”招引体系,搭建生态服务、产业飞地、展销平台等汇流载体,发挥泾县在外成功人士、各类商协会作用,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创新开展专业招商、基金招商、场景招商,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45个、2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实现零的突破。突出招才引智,优化在外人才返乡政策,深化“政聘企用”机制,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70人以上。
更深层次推进改革创新。始终把深化改革作为治本之策,坚持以系统理念激发创新活力。协同推进总体领域改革、微创新,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试点,努力打造一批“出圈”事项。国企改革要在理顺产权结构、激发资本活力上求突破,促进国有企业运作实体化。农村改革要在深化“三变”、盘活资源上求突破,加快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和县级试点,争创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推进整村运营、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两山”转化,探索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启动国家储备林项目一期建设。营商环境优化要在争创“四最”、打造一流上求突破,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提升18项一级指标,落细68条政策,抓实“十做到”“十严禁”,推进访企解难、助企纾困、为企服务常态化、规范化,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努力做响“泾天办”服务品牌。
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始终把项目工作作为“牛鼻子”,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强化“七未”项目监测预警调度,力争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0个、新投产项目60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要确保完成预可研、纳入国家重点实施项目库,光伏发电等在手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增强项目谋划意识,准确把握上级资金投向,高标准策划、包装、储备项目,确保动态储备规模超1100亿元。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落实要素保障会商机制,实施新增耕地2000亩、增减挂钩1000亩,消化利用批而未供、闲置土地3000亩以上,盘活利用工业低效用地30%以上。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建立银企对接闭环机制,力争贷款增幅16%以上。围绕重点领域,精心编报专项债,加快打造“基金丛林”,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助推发展。
二、坚持平台建设和产业发展一体推进,着力构建两业并进新格局
以“一区两园两基地”为载体,提升工业制造竞争力。抓建设拓空间。完成县开发区总规编制,力争开发区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以上、税收12亿元以上。加快开发区建成区产城融合发展,建设科创中心、众创空间等配套综合体,打造美丽园区、智慧园区。推进云岭园区、城西园区整治提升,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分别落户亿元以上项目8个、5个。推进城东基地建设,一期实现禾柏生物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二期落户5亿元以上项目5个。优化蔡村基地产业布局,完成征迁1000亩,建成安置点一期工程。支持其他乡镇结合资源特色建设小微产业园。抓延链壮产业。坚定不移围绕主导产业,“一链一策”精准补链延链强链。鼓励电机泵阀联动发展,强化关键技术、材料、零部件、整机全链条培育,高水平运营国家电动机质检中心,全面开工雍至柔性生产线等24个亿元以上项目,力争电机泵阀产值突破百亿元。推动宣纸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加力促进产品延伸、业态创新、资本运作,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市场整顿,抓紧启动国家级宣纸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建成运营宣纸小镇国纸客厅及国纸水街,切实打好“宣纸牌”。红星宣纸要发扬敢干精神,发挥龙头作用,确保实现3年上市、3到5年企业规模达50亿元。引导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支持企业研发食品钙、药用钙等前沿产品,务求方解石矿山资源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抓培育扩规模。围绕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注重“精准滴灌”式培育,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集中资源支持优质企业加快发展,力争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0户、限上商贸企业20户、战新企业8户、高新技术企业6户、省“专精特新”企业2户以上。建立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培育库,完善县领导包保帮扶机制,组织企业参加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抓变革提效能。深化县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坚持“亩均论英雄”,鼓励建设“共享厂房”“多层厂房”,确保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增幅不低于15%。开展铸造产能整治提升行动,实行铸造企业分类管理,促进集聚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推广应用“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企业入驻宣城“工业大脑”,大力建设5G基站。深化互联网场景应用,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改造电机泵阀企业10户以上,新增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个,推广工业机器人20台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