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天长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7日)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启动国家创新型县(市)创建。更加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六有”全覆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个。提高企业研发经费占比,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4%。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增校地合作2家,实施合作项目30项,转化成果30项。推动“一产业一研究院”建设,建成南京大学天长新材料与能源技术研发中心,成立南信大天长研究院。办好人才科技节,引进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80名,高层次人才团队10个,省级以上领军人才项目5个。

  强化政策服务推动。及时落实扶持政策,推进“免申即享”,用政府效率指数换取企业发展指数。畅通企业融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60亿元。深入开展“优环境、稳经济”活动,建立健全“领导主动约访、部门联动会诊、明确责任处理、定期开展回访”的常态化“遍访企业、助企纾困”工作机制。进一步弘扬激发企业家精神,激励支持企业敢干、敢闯、敢投。拓展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一网通办”服务项目,推进“跨省通办”合作。完善企业开办“六个一”体系,实现“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同步发放,推进“证照注销联办”改革试点,新增民营企业2500家、个体工商户4500户。高质高效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任务。

  (三)全力开展实体经济提效行动。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要坚持以构建“3+3”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导,推进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建设更高质量的“千亿天长”。

  筑牢现代制造业“压舱石”。深入实施“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做大主导产业规模,仪表线缆、合金材料、新能源产业产值分别超700亿元、200亿元、200亿元,绿色食品、电子信息、医药医疗用品及器械产业产值分别超150亿元、100亿元、50亿元。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战新企业10家以上,产值增长15%以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争创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建成区域级工业互联平台,推进“智转数改”,建成30家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实施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30个以上,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

  打造现代服务业“升级版”。深入实施“锻长补短”行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整合优化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完善城区商业体系建设,争创全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创成全省首批放心消费示范城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60亿元,增长12%以上;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省平台服务业企业15家、限上单位80家,力争销售额过亿元商贸企业达25家;新增外贸实绩企业45家;新增电商经营主体120家,争取电商零售额达25亿元;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改造镇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站30个以上。支持城乡居民改善住房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确保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滁州领先。打响“天长地久”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业回暖复苏,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增长30%以上。

  (四)全力开展乡村振兴提质行动。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总抓手。要坚持“1234”发展思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建设更高质量的“美好天长”。

  以产业增强乡村振兴动能。实施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重点项目40个,确保示范区创建通过国家中期评估。提升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能级,加快冷链物流园、芡实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新引进产业项目3个以上。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打造数字农业工厂1个,推广数字农业应用场景2个;新增“三品一标”5个、“皖美农品”品牌2个;创成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争创国家级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试点,新建高标准农田8万亩、改造提升2万亩,新增土地流转6万亩,实现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总面积双超百万亩。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业龙头企业5家、家庭农场80家。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种植优质专用粮162万亩,落实北大荒垦地合作1万亩,发展订单农业13万亩;新增芡实种植1500亩,延长芡实加工产业链,产值达30亿元。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力争“千秋山羊”入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以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推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金集、汊涧创成省级示范镇,打造光华、李坡等5个省级示范村;建成三元等5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启动5个中心村建设。完成40个自然村庄整治,600户改厕。启动釜山、时湾水库和大通、安乐水库补水工程建设。创成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建成“四好农村路”150公里。加快云上村落、乡愁忆馆、川桥湾等99公路沿线节点建设,完成10个乡村景区化改造,龙岗红色古镇景区建成运营;长山村争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以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1200宗。持续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村集体经济实体化经营试点,力争集体经济总量过亿、所有村达30万。实施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项目10个,面积3万亩。拓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成果,新增涉农贷款70亿元、农户贷款20亿元;全面铺开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为农户提供20亿元风险保障。压实田长制,护好每一寸耕地。推进乡村治理试点示范体系建设,开展农村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全力开展开放平台建设突破行动。重点平台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要坚持“高质量、一体化”,深度融入长三角,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质量的“开放天长”。

  高质量建设滁州高新区。锚定“全国百强、全省前五”目标,高水准编制国家级高新区总体规划、5个专项规划;提高项目准入门槛,确保新引进项目亩均投资强度超500万元、亩均税收超30万元。实施投资10亿元配套设施项目,启动城东片区产业示范园、绿色能源产业园二期工程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先进园区合作,建成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健全“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营模式。全面推行“标准地”改革,做到“拿地即开工”。深入实施滁州联动创新区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制度创新10件以上,复制推广省级经验15件以上,承接上级赋权事项47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07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