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们抓城建、提品质,普惠性民生优化供给,山海宜居美城人气集聚。
城市建设提档升级。落实“城建提速攻坚行动”,实施115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75亿元。完成石化园区及安控区专项规划和控规编制,高起点规划石化科创小镇、天辰总部经济区,完成峰尾圭东小区、山腰锦祥片区(二期)改造。启动国道228泉港段改线工程,完成朝阳公路拓宽改造,福厦客专泉港站达到静态验收条件,泉港即将进入“高铁时代”。推进“智慧泉港”建设,完成智慧泉港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建设,新建智慧停车泊位3630个。成立物业行业协会、农村建筑工匠协会,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54万平方米,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开展市容提标整治,打通仁和路、忠孝路、北洲路等城区“梗阻路”,完成植物园二期工程、驿峰路入区广场、南山南路花漾街区等项目建设,实施金山街内涝治理,新建城乡公厕18座、口袋公园13个,城区绿化覆盖率超41%。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新增利园农业等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白潼村、惠屿村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涂岭镇获评市级农业产业强镇。实施新一批村集体经济创收项目,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村达100%,50万元以上村23个,超百万村7个。深入开展村庄清洁提升行动,启动“五个美丽”建设活动,实施涂坑村、诚峰村、涂岭村等传统村落保护和整治提升工作,完成裸房整治2820栋,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评成绩位列全市前列,顺利通过中央创城考评组年度测评。提升改造6个农村自来水工程,清淤疏浚25公里农村水系,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覆盖率达到100%。抓好“一镇四线二十四村”示范推广,界山镇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涂岭镇入选省级森林康养小镇,钟厝村等7个村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前黄村、诚平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开展“唱响泉港好声音”宣传活动,推出“山海泉港·常来长寿”“镇长带你游泉港”系列短视频,出版发行《百鹭集》,尽显长寿之乡的生态人文之美,“泉港是美丽家乡”的共识更加深入人心。
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31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做实见效。坚持“外引内建”“高位嫁接”优质教育资源,引进8名省内“退休名师”,与泉州五中等知名学校开展对接合作,与省普教室达成基础教育教研结对帮扶,发放近2000万元用于奖教助学,2022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5.9%,创历史新高;中考成绩也取得历史性飞跃。泉港五中等5个教育基建项目序时推进,3所中心小学升格为实验小学,福师大泉港实验小学等5个基建项目投入使用,新增学位4130个。深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泉港区医院在全国1.4万多家县级医院竞争中首次荣登“500强”。社会保障提质扩面,基本养老金实现“17连调”,低保人均补差增长15%,养老、工伤、失业等保险参保人数均创新高,城乡低保覆盖率位居全市前列。严格落实“1338”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在全省首推“线上+线下1小时就业圈”,推动3000多人次实现灵活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810人,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完成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新增3个长者食堂,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加快实施泉港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补沙约120万立方米,修复岸线、生态化改造海堤超3公里。提前完成互花米草年度除治任务,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比例达100%,位居全市前列。扎实抓好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综合整治泗洲水库水华风险,有序推动氯碱公司拆除搬迁。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污水提质增效和内沟河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投用,新增2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提升20个百分点。落实林长制,完成植树造林2288亩、矿山生态修复40亩,治理水土流失2560亩。扎实推进10个年度大气减排精准治理项目,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位列全市前3名。
这一年,我们抓作风、提效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善政良治政府广获好评。
社会治理和谐有序。科学精准应对突发疫情,坚决果断分级分区管控,第一时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保障了疫情期间企业不停产、项目不停工、招商不停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落实国家政策调整,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健全平战结合机制,疫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建设或改造19个隔离点、储备1900个隔离房间,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至2.44万管/日,疫苗接种累计超88万剂次。创新“技防围合+智慧防控+自动情报”沿海智能防控新机制,实现辖区走私成品油连续30个月“零发案”和海上疫情“零输入”。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全省首创危化企业安全风险深度排查服务机制,实现企业创建完成率、检查清单编制完成率、安全风险评估率“三个100%”。开展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房屋安全隐患等专项整治,完成经营性自建房排查整治全覆盖,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全力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全区企业信贷风险持续保持在全市较低水平。扎实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强力推动禁毒重点整治,严打严防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各类违法犯罪。稳妥推进重复信访治理和信访积案化解,获评国家信访工作“三无”县(区)。
政务服务暖心高效。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质年”“千名干部进千企,一企一策促发展”“局长进窗口走流程”等活动,机关干部常态化下沉服务。顶格执行国务院和省市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行各类惠企政策“一站汇聚”。推行“规上云”小程序,精准匹配,确保纾困资金直达企业,累计兑现各级惠企资金8000万元,减税降费10亿元。引导金融活水不断流向实体经济,举办8场政银企对接会,授信总额近90亿元,全区各项贷款增长率28.7%,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围绕“三提三效”,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承诺审批、免证即办、跨区域通办等新模式,首创中小企业帮办服务中心,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上可办率达92%以上。推行工业用地弹性供应、分割转让等系列政策,建成“企业申办信息集成导录系统”,努力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新设立企业“开办即开户”、工业项目用地“交地即开工”。全年实现“小升规”“限下转限上”企业27家,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2万户、同比增长108%,新增企业6758家、同比增长695%,企业开办数量和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