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统筹增韧性,着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石。一是致力医疗卫生提质。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做好相关药物和医疗资源充分准备,引导群众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做好重点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的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落实“应接尽接”,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快筑牢“免疫长城”。完善区疾控机构和医共体“六个一体化”建设,充实基层专业力量,补齐短板弱项,提升基层卫生机构医疗水平。全力将普外科、骨科、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打造成为福建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积极引进附一医院神经内外科等优质资源,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福建名医”。合理统筹医疗资源布局,推动区妇幼保健院迁址重建,提速泉港区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传染病楼以及卫生院迁址重建等项目建设。二是致力社会保障提档。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优化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落实应保尽保、应收尽收。高质量推进稳岗就业,用好用足就业补助资金,推动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850人以上。健全社保基金风险防控系统,落实法定户籍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推进泉港区中心养老院项目建设,抓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培育发展医养结合、康养联合体等新业态,创建提升一批“儿童之家”“妇女之家”“爱心驿站”,关爱保护弱势群体,争创国家“两纲”示范区。推行退役军人“网格化+信息化”服务管理模式,运行好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三是致力生态环保提标。更高标准实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工程,坚持清单化、项目化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效实施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推动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全市前列;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抓好泗洲水库综合整治;对入海排污口进行全面排查整治,确保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植树造林1100亩,治理水土流失1500亩。推动石化、建材等产业低碳化转型,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工程,提高生态碳汇能力。加快“三线一单”落地应用,完善生态环保监管常态化体制机制。四是致力社会治理提效。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动态调整隐患排查治理“三张清单”,落实石化安控区各项安全管控措施,强化实战演练,健全各类应急救援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平安泉港”建设,加快智能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力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强化金融重点领域风险预警监测,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落实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结合“党建+”邻里中心建设,高效融合运行网格平台,推动更多专业力量和治理事项入格。全面提升新形势下民族宗教治理能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计生协会等人民团体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独特优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推进泉港粮食应急加工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持续守好“米袋子”“菜篮子”。督促扛牢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坚决治理“餐桌污染”,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标注新方位,新征程要有新作为。我们将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以更高水平的政府治理,推动更高质量的跨越发展,实现更高标准的人民满意。
把稳思想之舵。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上级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引导和管理。
铸牢法治之基。坚持依法依规行政,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积极创建法治政府示范区。强化府院联动,不断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提高复议应诉办案质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高效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倡导实干之风。大力纠治“四风”,倡导行胜于言,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不断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用成果说话,以实绩交卷。坚持项目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一线工作法,强化一线考核、正向激励、负面纪实管理,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落实力、穿透力。高质量完成8类3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
坚守清廉之本。坚定不移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织密廉政风险防控网络,高标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厉行勤俭节约,落实好过紧日子要求,严格压控一般性支出,真正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把有限的财力优先用于惠民生、促发展。
各位代表,实干创造精彩,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坚强领导下,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三城建设”,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崭新篇章!
附:
名词解释
1.五大比拼:开放招商、开工竣工、征地拆迁、对上争资、营商环境。
2.五大攻坚:招才引智、城建提速、乡村振兴、民生保障、人气集聚。
3.两稳一保一防: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防风险。
4.三城建设:建设绿色石化名城、现代活力港城、山海宜居美城。
5.“1+N”产业体系:“1”即构建“油头-化身-轻纺尾”的石化链条,“N”即同时打造“多维融合、多元并进”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