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征程步伐更稳。历经多年奋斗,特别是“十三五”以来的持续攻坚,我们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绿色食品、新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工业产值、工业投资、工业税收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产业类型、基地数量、经营主体持续稳定增长,精致农业初成规模;旅游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体育运动、自驾休闲、康体养生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加速构建。我们抢抓黄山东部开发等重大战略机遇,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窗口期,谋划实施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干了一些过去想干、但一直没有能力干的事情。只要我们沿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坚定走稳走好每一步,必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新的征程大有可为。我们拥有显著的区位优势,随着芜黄高速的建成通车、高铁时代的即将到来,与沪苏浙、武汉都市圈的时空距离将大大拉近,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更加深入,对外联通、产业承接、区域协作等方面互动合作更为紧密。我们拥有独特的生态优势,黄山、太平湖是我们最大的品牌,随着东黄山国际小镇基础设施工程的建成、太平湖“多规合一”的推进,“一湖四门”必将进入快速发展的全新阶段,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必能转化成为绿色发展的经济优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环黄山、环太平湖、环城区“三大组团”差异发展,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让我们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承载能力。只要我们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聚合优势变胜势,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必将在高质量发展中取得更大成绩、实现更大作为。
历史赋予的使命和组织给予的重托,前期奋斗打下的基础和积蓄的势能,政策、区位和生态多重机遇优势的叠加,以及全区干部群众对加快发展的热切期盼、干事创业的高涨激情,是黄山区今后发展的信心所在、动力所在,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最大依靠、最大支撑。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斗争精神、突出创新实干,信心满满干出一番大事业,不负组织重托、不负人民期待,在新发展阶段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同心开创黄山区美好未来。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始终聚焦发展第一要务,更加坚定不移壮大工业经济、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全域旅游,更加坚定不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努力把黄山区打造成为高水平国际旅游目的地。
主要奋斗目标是:按照“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三个前列、一个快于”目标要求,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力争达到18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力争达到1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以上、力争达到112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5%、8%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争先进位、进入全市前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规上工业、农业、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8.5%、3.5%、7%以上,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达100户、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20户,科技创新、企业支撑、服务品质能力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全面加强,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围绕这一奋斗目标,新一届政府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牢发展第一要务,聚焦短板弱项,全力推进“六大攻坚”,奋力厚植“六大优势”,勠力同心、继续奋斗,努力把发展愿景变成美好现实。
——攻坚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厚植绿色发展生态优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把好山好水守护好,让绿色成为黄山区最动人的色彩。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强化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和规划引领,持续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力探索生态建设与价值转换有效路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推动生态这一最大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化,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区。
——攻坚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升级,厚植新型工业创新优势。坚持工业强区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作用,深化“科创+产业”,树牢“有技术专利、属高新产业、亩均论英雄”的工业精准招商理念,大力培育高新、战新产业,催发创新发展新动能。推动主导产业链式集聚,大力推进三大主导产业链条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建设特色开发区。推动新型工业迭代升级,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推进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健全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的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加大政策落实、问题解决、跟踪服务力度,聚力推进项目落地投产、企业做大做强。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土地容积率指标倒逼作用,探索工业企业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快低效企业清理和落后产能淘汰,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
——攻坚精致农业提质与乡村振兴衔接,厚植特色农业发展优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以绿色、优质、安全为导向的特色精致农业建设步伐,推进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发展,提升农业发展质效,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大力推进农业示范区突破提升,创新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打造产业丰美、环境优美、乡风纯美、社会和美、生活甜美的“五美”新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