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完成全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启动编制乡村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各类空间。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省级中心村10个、市级5个、县级30个,完成人居环境整治点65个、农村改厕6000户,巩固提升乡村振兴示范村24个。实施农村道路养护、村道安全生命防护等工程105.3公里,争创省级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示范县。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启动县第一水厂运营,建成漳湖水厂,推动管网建设全面开工。加快华阳河蓄滞洪区、皖河流域治理、幸福河南站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提升县域防洪排涝能力。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全面推行“田长制”,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融入区域一体发展
更深层次推进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产业基金设立运营,支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政府投融资公司转型。加快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推行远程异地评标新模式。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税收征管改革,启动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改革,加快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改革发展。
更广领域扩大开放。深度参与长三角、珠三角分工协作,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结对合作和成本分担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园区共建提质升级,缔结更多友好县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重大展会,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新增外贸进出口经营权企业3家,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培育电商经营主体70家,打造省级电商示范镇1个,引入跨境电商企业10家,争创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
更大力度接轨融合。实施55个省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政府投资50亿元。持续推动宿望宣城际铁路、望江长江公铁大桥、通用机场等项目,谋划高铁新区、通航产业园、S471华阳至赛口公路改建、G347至S471互通连接线等项目,确保合安九高铁快速通道、G35互通连接线建成通车。整合长江港口资源,谋划皖河新港铁路专线、城港一级路、港口物流园等项目,构建更加便捷的内外交通网络。继续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成武昌湖4A 级旅游景区。办好油菜花系列赏游活动,发展特色旅游村、休闲旅游示范点、旅游民宿4个。
(五)完善功能配套体系,扩大城市发展能级
加大城市更新力度。加快武昌湖路、通衢大道等城市道路建设,打造清廉路银杏大道。实施香茗山路、西环路等道路提升改造,建成污水管网8.6公里。完成棚改220户,改造老旧小区15个,新建公租房1048套。系统修复城市生态,推进莲花湖公园建设,建成“口袋公园”2个。加快实施城区水系贯通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完成龙湖排水沟综合整治。
优化城市公共服务。推进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升级,启动农产品智慧云仓城项目,加快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8家。实施宝塔河南岸特色商业街区项目,打造省级特色商业街2条、安徽老字号品牌1个。开展“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消费活动,打响“望江炒饭”、“望江面点”品牌,加快建设皖西南消费中心。推进“文图博”三馆、游泳馆建设,完善人防疏散基地配套设施,开工建设天然气宜南线望江支线、综合客运南站等项目,提档升级县城公共服务设施。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完善“智慧城管”系统,建立“四级吹哨”及城市管理大联勤模式。加快城市大脑、双千兆网络建设,推进“一网统管”。实施建筑垃圾消纳场、共享单车、智慧工地项目,建设高速出口地标性建筑。持续开展市容市貌、道路两侧乱搭乱建、非机动车违停整治,打造雷池大道、望江大道示范道路和回龙路示范街区。推行城区垃圾分类试点,制止餐饮浪费,倡导文明出行,创成省级文明城市。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扩面深化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打造“信用望江”。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补齐城建短板,保障各类地下管网运行安全,让城镇建设有“面子”更有“里子”。
(六)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和谐美丽家园
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开展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铁令,编制实施长江经济带岸线规划,启动长江岸线华阳段治理工程,建设美丽长江(望江)经济带。强化河湖长制,推进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等2.3万亩,创建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4个,建设安九二期绿色长廊22.3公里,创成省级森林城市。
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优良天数稳步上升。分类整治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持续开展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行动,加快实施集镇污水治理工程项目,整村推进7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突出土壤污染源排查整治,提高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能力,确保土壤环境总体安全。推行生态环保专项监督长制,实现监管无盲区。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实施碳达峰行动,探索实施林业碳汇试点,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全面落实能耗“双控”约束目标,持续降低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创建绿色工厂1个。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进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应用,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大力推广节能建筑和低碳运输,广泛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
(七)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保障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