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29日)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是:

  ——建设综合实力强的现代化美好谢家集。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与长三角地区差距进一步缩小。规上工业增加值翻一番,规上工业企业超过9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高新技术企业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主要创新指标逐步上升。

  ——建设城乡格局新的现代化美好谢家集。全区空间格局和生产力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产业分工、公共服务联动协同水平显著提升,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基本形成,实现城市智慧更新、乡村全面振兴有机融合,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9%。

  ——建设生态环境优的现代化美好谢家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成效得到巩固提升,采煤沉陷区实现有效治理,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量、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量达到市下达的约束性指标要求。

  ——建设开放活力足的现代化美好谢家集。营商环境更加优越,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深度融入沪苏浙、全面融入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引进外资、进出口总额逐年上升。

  ——建设百姓生活富的现代化美好谢家集。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建设社会治理精的现代化美好谢家集。公共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和综合应急保障体系。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谢家集、平安谢家集、健康谢家集、智慧谢家集、诚信谢家集建设深入推进。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产业能级,推动产业转型实现新突破。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推动资源型老城区持续壮大实力、提升能级。加快传统产业新型化。认真落实新一轮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五年行动计划,开展大规模技术改造专项行动,促进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力争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新型功能材料基地。加快新兴产业集群化。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实施补链、强链、延链行动,大力开展“双招双引”,重点引进和培育三大新兴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着力打造产业发展“新兴方阵”。加快服务行业现代化。聚焦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现代商贸、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领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不断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快园区建设规模化。坚持产业突出、板块联动、特点鲜明的原则,完善园区功能设施,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推动淮南高新区智造园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淮南农副产品物流园尽快实现百亿产值目标。

  二是提高功能品质,推动城市更新实现新突破。坚持以建设高品质城区为目标,准确把握区域特色,加快补齐弱项短板,着力打造魅力谢家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编制实施区乡两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积极推动楚都大道、卧园路东延、102省道改扩建等一批主次干道建设,实现同寿县城乡融合共建,与山南高新区产业协同发展,和八公山景区有效衔接。加快老旧城区更新改造。统筹推进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征迁改造,基本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取得明显成效。盘活区内国有煤矿关闭矿井、厂房等闲置资源,切实把闲置的存量“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资本”。补齐城市功能短板。畅通与合淮高速、引江济淮等主动脉的连接,打通平山路西延、谢三路东延等微循环的堵点,提高路网的连通性和通达性。有序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体系,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巩固扩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着力打造宜居城区。

  三是聚焦强农富农,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高效。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严守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启动乡村振兴产业计划,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全覆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促进乡村宜居宜游。补齐农村水利、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依托瓦埠湖周边稻虾养殖、有机蔬菜、经济果林等特色种养业,重点打造乡村田园旅游度假示范点,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筑牢绿色基底,推动生态修复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有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努力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态新高地。以更大力度改善环境质量。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严格落实“五控”措施,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强化水源地保护,确保国控、省控监测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固废危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等环节监管,严防土壤污染。以更实举措抓好生态修复。积极探索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新模式,按照“生态修复+文旅产业+城市更新”为主的发展思路,谋划建设休闲康养、观光旅游、绿色能源等项目,把采煤沉陷区打造成发展新区、生态景区和旅游休闲区。以更高站位推进绿色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能耗“双控”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倡导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绿色消费,实行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241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