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普惠共享成为最优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防汛抗洪救灾实现重大胜利。滚动实施92项民生工程,财政支出90%投向民生领域。新增城镇就业21.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城乡低保、特困供养、高龄津贴、医疗保障标准逐步提高。脱贫攻坚结对帮扶连续三年获得全省考核优秀等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1所,新增学位55072个,在校学生五年增长近70%;学前教育普惠率增至93.4%,群众普遍关注的“入园难”问题大幅缓解,“学在包河”创响品牌。社会体育场地总面积达261万m2,合肥国际马拉松成为国内金牌、国际金标“双金赛事”,大圩马拉松跻身世界田联标牌赛事。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对外开放,17个公共阅读空间全面建成,95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完成达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新增三级医院(院区)5家,全区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选址新建或改造升级,淝河、烟墩、方兴中心创成省级社区医院,健康包河成色更足。创新推行政法机关“四员一律”进网格,一批重大疑难信访事项成功化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多年实现“双提升”,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平稳可控,法治包河、平安包河建设成果持续巩固。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人防民防、防震减灾、档案、机关事务、慈善、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未成年人、老干部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我区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普法教育示范区、国家级健康促进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等国家级荣誉60余项。五年来,我们时刻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努力让包河发展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这五年,我们注重强化政治建设,坚持用新思想武装头脑、引领实践,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以及系列警示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七五”普法全面完成,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阳光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在区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累计办理人大议案建议635件、政协提案687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毫不松懈纠“四风”、树新风,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预算管理全口径。大力实施简政放权,不断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降幅达27.5%。五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务环境,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21年,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千方百计育新机、开新局,启动实施一系列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关键之举,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为本届政府工作划上圆满句号。
一年来,我们稳增长、调结构,经济发展量质齐升。积极应对外部形势变化和疫情影响,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产业引导作用,产业基金总规模突破32亿元、参股项目达85个,出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政策,兑现各类奖补资金4.24亿元,新增减税降费12.4亿元。打好稳企惠企组合拳,纵深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四服”专项行动,分类开展“企业家沙龙活动”,举办第二届包河汽车畅购节,新增上市挂牌企业7家,“包河经济大脑”荣获全国数字政府管理创新奖。强力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包河经开区入选全省首批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园区。谋划启动滨湖科创湾建设,着力构建全域创新发展格局。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工业投资增长18%,技改投资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进出口总额增长4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
一年来,我们抓项目、促投资,资源要素竞相集聚。强化“管行业必须管投资”理念,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创新项目建设“四方联动”模式,完善重点项目服务包保责任制,全年新开工项目64个、竣工39个、完成投资380亿元,申报入库中央预算内投资、非标专项债项目8个,总投资达11.86亿元,云谷创新园一期、中铁轨道关键技术研发中心等项目建成交付,庐州坊、贡街成为区域特色文旅新地标,重点项目推进考核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一。推深做实“链长制”,大力开展“双招双引”,智能网联“车路云网图”等应用场景加快布局,徽商银行总部以及杭州银行、东莞银行、兴业证券等区域性总部入驻包河,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蓝图,神州数码、云从科技、星云互联、芯视界、智行者等优质项目相继落户,新签约重点项目投资额达295亿元、同比增长70%,我区有望获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一年来,我们强建设、优生态,城市环境更加宜居。以超常规力度启动实施征迁安置五年攻坚行动,全年完成征迁108万m2,有力保障了锦绣湖、园博园、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建设;强力推进“难安置”问题专项治理,建成交付滨湖润园、王大郢二期等安置房项目7个,总面积158万m2,安置群众近2万人、创历年之最。轨道交通4号线正式运营,南二环全程畅行,巢湖南路、宿松路快速化改造加快推进,大强路、南屏路等21条支路网建成通车。实施城市易涝点整治、水利设施提升项目38个,防洪排涝减灾能力持续增强。清理闲置土地1811亩、批而未供土地588亩。滨湖新区全面移交我区建设管理,“点亮滨湖”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四街九路十三巷”专项整治扎实推进。严格落实集体土地出租、出让和占用“三项禁令”,制定出台渣土回填及地块整平“四个严禁”。铁腕治理城市“顽疾”,五金机电城违法建设稳妥清除,金地国际城燃气隐患得到根治,“马路劳务市场”实现规范化管理。“大棚房”整治通过国家督导组复核。科学治理杨絮、强力防控蓝藻,历史性实现春天无漫天飞絮、夏天无蓝藻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