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深做实链长制,着力提高现代产业集聚度。坚持高端引领、龙头带动,促进产业链提质扩量增效,加快培育符合包河未来发展方向的现代产业体系。
聚力发展新兴产业。完善“链长制”定期调度机制,实施“2311”地标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加快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推动浦发银行、中国银联科技运营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力引进金融机构、持牌类金融机构总部,力争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10亿元。设立智能网联汽车专项产业发展基金,提速建设封闭测试场、数据运营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等重点项目,积极争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启动检验检测总部基地建设,检验检测产业年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以“中国视界”投入运营为契机,打造全国知名的人工智能视觉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医疗健康云基地等产业平台,开展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培育规上软件信息技术企业50家以上。
大力实施双核驱动。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推动5G基站等新基建项目深度覆盖,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新增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个以上,培育大数据企业50家以上,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提升至50%左右。更加注重发展总部型经济,启动实施楼宇经济提级工程,深入挖掘楼宇经济潜力,出台专项激励考核政策,重点招引研发、设计、销售、结算、财务等总部项目,加快培育一批“百亿企业”“百亿楼宇”。做大做强资本市场“包河板块”,力争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0家以上。
强力推进园区转型。优化园街管理机制,深化园区运营体制改革,让包河经开区提振动能、释放活力。加强与上海漕河泾、嘉定菊园互补合作,建设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样板。开展低效闲置用地清理专项行动,实行园区“标准地”制度,建立“亩均效益”大数据监测平台,全速推进5.2平方公里产业核心区建设。支持园区发展“1+3+1”产业体系,建设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总部项目等产业集聚区,高标准谋划一批产业平台,加快打造千亿级创新型智慧园区。
(三)深度融入长三角,着力激发改革开放源动力。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全方位对标对表长三角先发城区,用改革的办法、开放的举措,奋力扬长、补短、追赶。
更高水平推进开放融合。坚持常态化对接、项目化推进,加强与上海徐汇区、杭州余杭区等深度合作,做优做强合杭梦想小镇,鼓励各级各部门与沪苏浙同类单位开展结对活动。积极参与合肥、张江“两心共创”、G60科创走廊共建,主动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提升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功能。全力招引长三角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全面落实政务服务“一网办”、居民服务“一卡通”,新建续建长三角一体化项目19个、总投资559亿元,在一体化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更宽领域释放改革红利。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强化招商项目履约监管,加速推进“腾笼换鸟”。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清理划转,提升国资国企投融资能力,加快国资监管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推进财税金融领域改革,构建预算绩效闭环管理体系,扩大“科创贷”“创易贷”“链贷通”“民营小微助力贷”授信规模。完善“评定分离”制度,创新“评定监”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房盘活利用试点示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5万户以上。
更大力度创优营商环境。以最优服务安商稳商,提升工商联、各级商会、企业家协会、“包河经济大脑”等载体服务效能,提高“一窗办”“一网办”“智慧办”“跨省通办”服务效率,聚焦企业诉求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服务企业力求“随叫随到”、确保“说到做到”,持续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最优环境招商引商,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增强招商项目全过程服务能力,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全年新签约重点项目70个以上,实现外商直接投资3.2亿美元以上,引进市级大项目8个以上。
(四)提升发展含绿量,着力构建城湖共生新格局。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人水和谐、城湖共生”的美丽包河。
全力防污治污。抓好新一轮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进“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确保应改尽改。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加快“数字河湖”建设,完善水质预警预报体系,统筹实施巢湖治理“五大工程”“四源同治”,强力推进关镇河生态清洁、许小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圩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塘西河和徐河流域治理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稳步提升入湖河流水质。标本兼治巩固蓝藻防控成果,确保实现无异味管控目标。严格落实“五控”举措,重点解决施工围蔽、工地扬尘、渣土撒漏等突出问题,确保PM2.5、PM10继续实现“双下降”。系统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开展控磷专项行动,实现巢湖一级保护区化肥农药“负增长”。
全域增绿添彩。以公园城区建设为统揽,大力实施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立体造绿,建成延安路游园、南屏公园、南淝河下游绿廊等10个公园游园、生态绿道。以高铁高速沿线、河湖岸线、慢行系统为重点,因地制宜植绿筑景、种花添彩,建设一批生态景观带。坚持“一树一策”,全力做好芜湖路法梧树修复和保护工作。认真落实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全年实施森林质量提升1600亩、森林抚育6000亩、新增和提升绿化40万m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