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全区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迈出新步伐,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和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今天的蜀山,区域优势更加凸显,整体形象更加出彩,正在以昂扬的状态、饱满的激情迈上新征程。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引领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任班子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领域各战线广大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蜀山发展的海内外朋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蜀山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当前,疫情仍是影响经济的最大不确定因素,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遇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提升。重点产业规模偏小,重大项目总量偏少、推进不快,营商环境仍有短板,城乡融合不够均衡等问题依然存在。民生供给水平与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优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还有缺口。社会治理存在短板,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程度有待提升。工作标杆仍需再提高,有的干部担当不足、能力不强,重点领域廉政风险仍然存在,改革创新仍需加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阶段,是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时期,也是蜀山实现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把握蜀山发展大势、态势和趋势,在国际国内发展大视野中找准定位,在整体发展大布局中审视局部,是我们驾驭工作的基本前提。要精准研判“新形势”,随着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重大战略的实施,安徽“三地一区”建设、合肥“257”奋斗目标纵深推进,蜀山必将获取更多优势,肩负更大担当,迎来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黄金机遇期。要充分把握“新要求”,紧紧围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对蜀山提出的“三区”发展要求、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四区”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区位、科教、产业、资源多重优势,坚持着眼全局谋划一域、立足一域服务全局,拉高标杆、苦干实干、争当示范。要全力构建“新优势”,再鼓实干之劲、再造发展之势、再聚和谐之力,为合肥勇当“两个开路先锋”,加快实现“五高”,聚力建设“七城”打头阵、挑重担,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区第五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举措,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区委各项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全面开启蜀山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奋力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当表率当示范,为建成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城区而努力奋斗!
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在千亿能级上保持合理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2000亿,人均GDP力争跻身长三角前列,产业发展在转型升级中实现量质并进,“全域科创”在抢抓机遇中汇聚发展动能,改革开放在纵深推进中取得丰硕成果,生态环境在有序治理中全面绿色转型,城乡品质在系统建管中焕发宜居宜业魅力,社会事业在普惠共享中迈出更大步伐,共同富裕在提质增效中筑牢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有:
一是坚持科技引领,提升科创首位度。呼应中央、省市科创发展战略,坚持以“全域科创”为统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抢抓机遇、勇当先锋,把科技创新作为立区之本、发展之重。以先发占先机打造中科大、科学岛两条科创走廊,在研发支持、载体建设、项目孵化、双招双引、企业培育、科技服务、要素保障等方面全面发力,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推进“三就地”,实现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争取孵化科技项目超过30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户。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蜀山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成为彰显蜀山特色的“最靓名片”。
二是坚持转型升级,提升产业聚集度。加快培育三产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增强竞争优势。围绕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着力发展“首店经济”“线上经济”等新兴业态,加快培育一批“特色街区”“亿元总部楼”“智慧商业综合体”。围绕补齐短板弱项,突出发展战新产业,加快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招大引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围绕特色经济发展,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打造环境产业、数字经济、跨境电商、建筑产业、文旅产业等特色产业集群。力争“中国环境谷”产值近千亿,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20家。
三是坚持拉高标杆,提升建管精细度。对标对表先发地区,以绣花精神抓好城市建管,在细微处见功夫、见品质、见情怀,扮靓扮美蜀山。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和片区规划,建立“多规合一”规划体系,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加快实施“311”空间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六大片区”。全力保障2号线西延、S1号线、引江济淮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十五里河、大铺头、小庙老镇区等片区改造。统筹推进“五长”联动,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实施“双碳”战略,推进低碳生产,倡导绿色生活,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处置,积极创建“无废城区”。大力实施成片造林和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工程,继续保持人均绿地占有率位居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