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西省)龙南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同志提出意见。

  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上级党政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区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和“三大战略、八大行动”,整体推进、勇攀新高,现代化龙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预计全年GDP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7%。

  整体推进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实现了勇攀新高。30个省大中型项目、6个省重点项目均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20%以上,358个“八大行动”项目完成投资167.7亿元,工业企业亩均固投达552.9万元、列全省第一,获评全省重大项目建设考核(三类县)第一。争取各类上级资金23.94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省基建等项目数及资金均居赣州前列,获赣州市政府通报表扬。大力实施“6312”行动计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月度入规29家、列赣州第一,总数达232家。新增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家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瞪羚(潜在)企业。电子信息(印制电路板)产业集群成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赣州市先进制造业集群,锂电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新材料双首位产业集聚度达96.6%。能耗强度持续下降,预计全年下降13%,列赣州第一。《坚持以存量带增量促进工业倍增升级的报告》获赣州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指数91.9,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等关键指标均居省市前列。制造业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达到L6级以上企业37家,龙南经开区入选省级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在全省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95%、列赣州第二,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扎实推进。中国电信中部云(龙南)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应用超市投产投运,超芯智算“三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落户龙南,赣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龙南电子信息分中心揭牌成立。安基山景区、太平古镇分别晋级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赣州南部旅游集散中心建成运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西省主会场活动、全省首届百县青少年啦啦操运动会等30多项文体旅活动举行,央视《山水间的家》《正大综艺》、湖南卫视《花儿绽放》等龙南站节目播出,“来龙南做客,入围又入阁”文旅品牌持续唱响。全年接待游客1184.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1.87亿元,分别增长12.1%、13.43%。荣获赣州市商贸消费提质扩容先进县(市、区)一等奖。完成粮食生产面积18.69万亩、总产量6.49万吨,油菜种植面积2.05万亩,稳定生猪出栏29.65万头。新认证4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赣州南部农产品交易中心开业投运。覆盖14个乡镇68个村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营收过亿元农业企业7家。

  整体推进动能释放,改革开放实现了勇攀新高。实施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出台进一步保障企业安静发展的若干措施。61项“市县同权”改革事项、87项省市赋予国家级经开区改革事项全面承接,57项涉企增值服务事项推出,46项“同城通办”改革事项下沉到乡镇。实现全省首个工业项目“竣工即交证”,经验做法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腾笼换鸟”改革入选全国“亩均论英雄”改革典型案例。营商环境省考评荣获第一等次。政府机构改革圆满完成,议事协调机构大幅精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扎实推进。连续三年获评江西省全面深化改革先进。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速居赣州前二,连续三年举办赣州市金融机构支持龙南发展产融对接活动。全年新增“五上”企业89家,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3万户。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63名、急需紧缺人才300余人,骏亚电子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深圳市光明区、盐田港等结对合作持续深化,赣粤边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化工园区“四至”范围调整通过认定,《创新“四化”同步模式推进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组建9支专业招商招才兵团,成立龙南招商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动福鑫钢铁、祥益鼎盛等企业增资扩产。全年签约引进项目73个,签约资金255.76亿元。当年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119.88亿元、外资705万美元。抓开放型经济、资本招商等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在商务部举办的投资中国·国家级经开区产业转移对接会上作经验交流,在全省开发区改革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围绕资本招商引进优质项目作典型发言。发运铁海联运货柜3034标箱、增长5%。外贸进出口总额78亿元,列赣州第二。跨境电商进口交易额4.2亿元、增长5%,居全省第三。

  整体推进区域协同,城乡融合实现了勇攀新高。《龙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省政府批复,89个村庄规划和14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稳步推进。成功争取赣州市出台《关于支持龙南加快建设高水平副中心城市及赣粤边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区的意见》,“六个赣州市域副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城区建成区面积达23.72平方公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通过验收。大学路网、万达路网建成通车。文化、金水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工。新建雨污管网40公里,9个安置区和老旧小区雨污分流完成改造。G105里仁至临塘段改建工程全线开工,X263南亨石门至夹湖公路改建投用,新建农村公路35.8公里。“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主要支流治理城防六期、中小河流治理武当圩镇、临塘大屋等防洪工程全面完工。茶坑水库全面建成,新增6万吨日供水能力。126座农村小微型供水工程实现物业化管护。42个“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先行村加快建设。20个新农村建设省级村点、20个县级自建点建成。“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做法在全省推广,“老屋复活+古村新韵”入选全省典型案例。龙南在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中均获优秀等次。东江实现撤乡设镇。临塘乡数字乡村建设入选全省数字乡村创新发展优秀案例。渡江镇莲塘村入选全省“美丽细胞”建设优秀案例。

  整体推进民生事业,百姓福祉实现了勇攀新高。年度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八成。48个“5+2就业之家”建成投用,为企业送工入职3840人。评选18名“数智工匠”“龙南工匠”。国内首单由政府主导的新业态补充工伤保险落地。承办全国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座谈会并作经验介绍,《“四同步”探索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与防返贫监测融合机制》获民政部优秀案例。在全省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汶龙中心敬老院、市社会福利养老中心及12个幸福食堂、“一老一小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建成投用。赣南医科大学龙南校区、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电子信息产业学院建成开学,实现公办、民办大学双覆盖。龙南中专新校区、新阳明中学等建成开学,龙南二中师范校区、龙洲小学新杨校区等完成改扩建。10所3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市属国企全面接管32所公办中小学食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省级评估。高考成绩三年连升、再创历史新高,特招线(一本)上线人数首次突破500人。承办全省开放大学县级办学工作座谈会并作典型发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龙南市总医院、市第七人民医院、公立中医院开业运行。市第一人民医院DRGs绩效分析在全省同类医院排名第一,成功晋升三级综合医院。东南工合龙南指导站旧址获评全国、江西省工合红色教育基地。市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馆。客家非遗活化利用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9个综合文化站获评省特级、省一级站。《龙南年鉴(2024)》入选首批“江西精品年鉴”。承办全省两纲示范创建推进会,获评赣州市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优秀县(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9%以上,出境断面水质稳固提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全省第三。龙南经开区获评国家级水效领跑者园区和江西省节水标杆园区。承办全省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推进会并作典型发言。探索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多元融合发展入选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安基山林场入选全国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林场。里仁镇新里、临塘乡虔心小镇乡村森林公园入选江西省乡村森林公园。

  整体推进法治建设,平安龙南实现了勇攀新高。出台加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6条”,保交楼、保交房稳步推进,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授信金额居赣州前列。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控大保安”等行动全面开展,“拆牌、破网、清通道”、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等整治取得明显成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安标化建设全面推开,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获评全省森林防灭火“平安春季行动”先进单位。江西南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心建成投用,江西南部化工工种考试中心、赣州首家政府考点龙南安全生产考试中心通过验收并开考。“治重化积”交办件全部化解,获评全省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纵深推进,公众安全感、公安及司法满意度均居赣州前三。行政村乡村治理积分制实现全覆盖,渡江镇新大村、临塘乡东坑村、龙南镇红岩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宣传,认真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法治政府建设走深走实。党纪学习教育、“大抓落实年”活动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涉及政府职能方面问题整改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市商务局获评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市司法局获评全省“八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自觉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9件、政协提案105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100%。树牢“过紧日子”“过苦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切实兜牢“三保”底线。

  与此同时,老龄、青少年、工会、科普、红十字、工商联、关心下一代等事业进一步发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审计、统计、气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机关事务等工作进一步强化。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遇到的挑战前所未有,付出的努力尤为艰辛,取得的成绩极为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政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龙南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龙南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是: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稳增长、促发展压力仍然较大,部分指标增速不及预期;科技创新能力、产业集聚效应、改革开放水平还需增强;民生保障、安全环保、社会治理等领域仍有薄弱环节;少数政府系统干部破解难题的能力素质有待提高,等等。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不负人民期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229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