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旅供给品质提升。准确把握文旅新兴发展方向,全力打造具备区域影响力的文旅目的地,推进景宁畲族风情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力争全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聚力打造旗舰型产品多元矩阵,基本建成千年山哈宫、惠明禅茶文化产业园一期、畲族风情康养度假综合体主体工程。积极推进敕木神山·江南雪国、畲乡古城新奥莱环球港、抽水蓄能旅游、溪滩营地等项目招引,力争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加强与浙旅投合作,提升景区市场化运营能力。升级旅拍2.0版,培育“畲族公主”“畲秀·千年山哈”等文旅IP,布局国风潮玩、首发首店等文旅新业态10个以上,开展4星级旅游饭店等系列创建工作。做大赛事经济,举办“彩虹跑”“环敕木山越野赛”等本土品牌赛事,承办国字号品牌赛事活动2个以上。加强与小红书、携程、飞猪等平台合作,强化文旅推介,力争全年曝光量7亿以上。
(三)坚持以聚人兴城为重点,走好新型城镇化道路。
推动县城能级再提升。推进全省首批现代化美丽城区试点建设,在老城区,实施浮丘未来社区主体工程、环城西路改扩建工程,打造美丽新城西;在新城区,完成外舍未来社区创建,实施双坑小区改造提升,引导布局更多生活性服务业态,形成综合性新商圈;在副城区,以产城融合为导向,全面推进区块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现代园区提标改造工程,全力打造品质副城;在环敕木山区块,紧抓惠明禅茶文化产业园开园契机,提前布局业态功能,推进惠明茶文化长廊等相关配套项目5个以上,实现环敕木山文旅核心吸引物串珠成链。在打通主城区交通末梢上,推进环城东路延伸段、汇田路、茶山路、环城西路(寨山湾至钓台岗段)和老钢铁厂区块等路网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滩坑水库库尾消落带水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完成金村水库供水目标,提升县城饮用水保障能力。力争云和至景宁天然气管道项目开工,推进天然气延伸扩面。深化“1+X”山区集约执法模式,以县城“三纵四横”主干道为重点,开展集中攻坚整治行动,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特色”的城区环境。
打造和美宜居乡村。加快推进中部水韵乡愁线、国家公园最美核心环线建设,打造九龙-渤海“峡湾生态·康养胜境”县域风貌区。大力推进古村畲寨复兴工程,启动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试点建设,保护提升历史文化古村落13个、传统村落5个。争创现代化美丽城镇省级样板1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乡镇1个,打造渤海省级未来乡村、“千年山哈·秘境畲乡”省级共同富裕团结进步精品示范带。完成182座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让饮水安全更有保障。精准落实增收举措,培训农民电商主播、乡村工匠等新型农民240人,引育乡村产业带头人20人。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完成宁海“消薄飞地”增资,建成东坑、沙湾、英川区块系列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力争村集体总收入破亿元。
持续推进“大搬快聚”。深化实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同心、山后等4个安置小区提升改造,加快张春、旭阳等7个安置小区建设进度,新建安置小区市民服务中心4个,力争完成搬迁安置5000人以上。全力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培育电商直播、来料加工等业态,招引落地“阿里标注园”等劳动密集型项目,建设大搬快聚巾帼共富工坊2个以上,建成投用栖凤、旭阳养老托育服务中心,不断加快搬迁群众市民化进程,全力打造山区县搬迁集聚的示范样板。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网。抢抓综合交通发展大机遇,推动三大国道齐提速、快建成,确保322国道景宁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车,开工建设638国道九龙至红星段、红星至庆元县界段,加快建设235国道东坑至景泰交界段改建工程、大东景环线一期黄山头至茶林段等项目,溪口大桥复建工程、城市综合公交总站建成投用。推进638国道青田至九龙段、景文高速景宁城北互通改建工程、城南至澄照、鹤溪至大均、大漈至高演等项目前期研究。对接通用机场、温武吉铁路、丽宁铁路等重大项目,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
打造最优生态环境。以顶格标准狠抓生态保护,力争城区PM2.5年平均浓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率、市控以上监测断面Ⅰ、Ⅱ类水质占比保持100%。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以赴夺取五水共治最高荣誉“大禹金鼎”。加快百山祖国家公园景宁片区建设,完成国家公园东大门项目前期,国家公园景宁自然教育馆开馆。加快生物多样性产学研用试点县建设。狠抓松材线虫病防治。强化“一废一库一品”环境监管,确保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100%,争创四星级“无废城市”。
(四)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推动服务增值发展增效。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全面落实“5851+X”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体系,深化政务服务“景易办”等品牌,全面推行“135”限时办结机制,实现一般问题不出园区、企业需求联动供给,新设企业综合服务分中心2家以上。加快涉企投资“多合一”集成改革。高效落实省“8+4”迭代升级政策和省民营经济32条,推动惠企政策精准高效、直达快享,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1亿元以上、中小微企业贷款20亿元以上。打造“向企”法治服务品牌,深化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体系建设。加快打通“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堵点,完善“首次不罚”“轻微免罚”等执法模式,力争检查次数同比下降5%以上。加快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构建青年人才就业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千方百计吸引和凝聚青年人才。
大力营造创新氛围。积极融入浙西南科创中心,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以上,保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40%以上,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5.7件。引导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技改,完成技改10家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家。强化人才关键支撑作用,持续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积极引导企业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技师学院深化合作。深入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以上。加大企业紧缺人才招引支持力度,提升企业侧人才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