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民生事业迈上新台阶。公共服务优质普惠。全省率先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评估,教共体模式全国推广,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挺进全省A档。浙工大工程师学院落户天台,“劳动课堂”、“志教融合”应用入选教育部试点,新增“杭天同城”结对学校10所,完成37所学校教室照明提升改造。省中医院天台分院挂牌,引进上海肺科医院专家工作站、上海岳阳医院名医工作室,新增省级医院博士后工作站1家,通过省健康县城评估,连续五年获健康浙江考核优秀,三州、龙溪通过国家卫生乡镇复审,雷峰获评省健康乡镇。文体事业蓬勃发展。2023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办出新高度,和合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成省级保护区,新增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入选省非遗助力共富试点,泳溪创成省文明乡镇。基层体育委员工作机制全国推广,举办全国女子围棋公开赛等赛事活动,新增多功能运动场9个。社会保障扩面增效。新增城镇就业8050人,巾帼创业案例评为全国优秀,入围省财金助力扩中家庭试点。基本医保参保率99.67%,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实现“19连涨”。新增老年助餐点30个、养老服务综合体5家,60周岁以上人群免费接种流感疫苗5万余人,中心陵园二期完工。新增托育机构10家、托位342个,县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入选国家儿童早期发展试点。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圆满完成杭州亚(残)运会维稳安保任务,有效应对台风暴雨、高温干旱、低温冰冻等气象灾害,火灾发生数、生产安全亡人事故数分别下降25.2%、50.4%,“和合调解”获评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通过省食品安全示范县验收,创成省平安县,夺得“一星平安金鼎”。国防动员、双拥优抚不断加强,通过省双拥模范县验收。全面完成103项2023年省市县民生实事项目。慈善、残疾人、老干部、关心下一代、老年体协等事业有了新发展,山海协作、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史志档案、流动人口等工作迈出新步伐,共青团、公积金、红十字、供电、邮政、气象、科协、文联、社联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持之以恒转作风强能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狠抓审计反馈问题整改,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提升,行政效率更加高效,政府自身建设展现新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发展,攻坚克难促转型,一批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高质量发展的底盘更稳、动能更强、后劲更足。所有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作出贡献的全县人民和外来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驻天台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天台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外部环境具有不确定性,经济持续增长的压力还不小;引领性重大产业项目储备不足,发展后劲有待进一步增强;高能级载体平台缺乏,提升产业能级仍需补短强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需进一步加快;城乡整体品质有待提升,民生保障离群众期盼还有差距,本质安全基础还不够扎实。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当前,战略机遇多重叠加,宏观政策加码发力,天台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机遇期。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在危与机的转换中赢得主动;又要坚定信心决心,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在稳、进、立的统筹中争创优势,奋力开创天台发展新局面。
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定走好“三条路”,大力实施“五大新行动”,抓产业、推项目、优环境、惠民生,凝心聚力、开拓创新,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和合之城。
建议2024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6.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5.5%、6%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着重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聚力新型工业化,壮大实体经济硬实力。工业是发展的根基,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突出科创驱动。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活力源泉。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构建产学研融合、大中小企业协同的创新体系,R&D经费支出增20%以上。突出科创平台带动,以始丰溪科创带、创新智谷为引领,推动南科大、杭电等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杭州科创飞地新入驻企业3家以上,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揭榜挂帅项目各20项,新增省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0家。抓好主体培育,新增上市1家、规上企业20家、亿元企业3家、十亿元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以上。加强人才引育留用,加大企业研发人员、副高以上工程师培育,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培养一批实用型技术人才。强化质量支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增省首台(套)2个、省新产品150个,争创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
培育先进集群。集群化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规律。以六大主导行业为支撑,构建“链长+链主”协同机制,加快培育先进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热管理、高压快充、智能座舱等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推进银轮众联科创、永贵新能源等项目建设,培育新型储能产业。加快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拓展建筑减震、轨道检测等板块。培育发展功能膜、碳纤维等新材料产业,加快德斯泰项目建设。整体提升橡塑、产业用布、汽车用品,推进大自然二期,建成严牌过滤材料项目。壮大营养保健品、中医药养生、医药制剂等生命健康产业,开工天皇产学研科创园、新维士固体制剂等项目。鼓励企业出海拓市,帮助企业加强“一带一路”、RCEP等市场研究,拓展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实现外贸出口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