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释放文创活力。全面构建“两圈两带”协同发展新格局,做优产业生态,健全扶持体系,激发创作活力,助推文创作品出圈出彩。西湖文化圈要依托“西湖”这张金名片,做精做优曙光路等文化街区。北部科教文化圈要依托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两大高校,展现“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图景。环西溪文化产业带要以西溪创意产业园和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为抓手,力争成为优质影视产业资源集聚和创作生产的重要平台。之江文化产业带核心区要充分发挥之江文化中心、“两院两镇”等作用,用好网络微短剧审查分中心,加快布局电子竞技、文化直播、短视频(微短剧)等新赛道,壮大影视生产、数字视听等优势产业集群。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
全面促进文旅融合。深入挖掘西湖文化、铜鉴湖文化,讲好西溪与水浒的故事。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活化利用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等非遗资源,迭代升级茶旅游,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条。持续放大《种地吧!少年》品牌效应,推动“十个勤天·种地星球”等项目落地。用好乡村博物馆,串联文保点、中国湿地博物馆等点位,打造“文博游”新体验。深化“西湖夜未央”品牌活动矩阵,打响“不止西湖”文旅品牌。繁荣夜经济、演艺经济,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以文三街、天目里、留下古镇、三墩五里塘、转塘艺术生活街、曙光路城市漫步风情街六大街区为载体,促进文化、艺术、科技与旅游深度融合。接待游客人次增长10%,旅游总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
持续完善开放格局。发挥亚运长尾效应,持续繁荣赛会经济。办好“一湖三镇”半马等全民赛事,争取举办高尔夫欧巡赛等国际性赛事。举办中国视听创新大会等重要会展,做好黄龙体育场馆、西湖高尔夫等场馆的开放利用,推动西湖文体中心、之江文体中心、三墩文体中心、西湖体育馆低免开放。全面展现开放新姿态,释放外贸新势能。培育实绩外贸企业1200家以上、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10家,新增外贸主体50家。完成外贸意向订单60亿元。实现服务贸易出口增长6%。
(六)争当共富共享奋进者,实现民生福祉新跨越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惠民力度只强不弱,利民实事只增不减,完善保障,提升服务,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
倾力完善社会保障功能。深入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落实“春雨计划”“青荷计划”,深化“青年来杭第一站”建设,着力降低新市民群体生活成本。提供就业岗位8.5万个,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纵深推进欠薪源头治理,确保欠薪线索动态化解率保持全市领先。回迁安置1091户,确保5年以上在外过渡户动态清零。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强化山海协作。探索打造“一点一站一品牌”特色双拥服务模式。迭代升级西湖“助联体”,进一步完善三级慈善服务体系。
倾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持续深化美好教育,加快建设31个教育项目,迭代升级集团化办学,全面推进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工作,高水平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深化“一床养老”改革,做优老年食堂、老年大学,建设嵌入式养老机构2家,老年助餐服务实现全覆盖。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托幼一体化覆盖率达100%。做优“健康西湖”品牌,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深化城市医联体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做好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工作。发挥“幸福荟”民生综合体、“一菜一早”等特色载体作用,进一步完善家门口的“15分钟幸福生活圈”。
倾力办好民生实事项目。区政府着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市民群众、“两代表一委员”等层面广泛征集、初步遴选形成12件民生实事。经过本次大会票决,以下10件确定为区政府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分别是扩大全区优质教育、建设宜居安全家园、开展免费健康筛查、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完善护老养老服务、保障新市民群体服务、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打造共富美丽乡村、保障弱残群体服务需要。下一步,区政府将细化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督导闭环,确保做实做好。
三、政府建设
人民政府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人民”二字重于泰山。新起点新征程,我们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以更高水平的政府治理,助推更高质量的发展。
打造忠诚政府。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闭环管理机制,以实际行动和扎实成果体现对党的绝对忠诚。
打造法治政府。坚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优化提升合法性审查工作,扎实推进基层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加大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力度。深化政务公开,不断提升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
打造服务政府。牢固树立造福人民的正确政绩观,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深化“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持续完善“民呼我为”机制体系,畅通诉求渠道,优化办事体验,常态化推动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提升,真心实意为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打造实干政府。强化躬身入局、挺膺担当的实干导向,紧扣发展要务,善于学习、勇于变革,持续增强政府队伍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着力提升敢打敢拼、争先攀高的水平。引导政府系统干部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打造善谋会干、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坚持重要事项报告制度,做到信息对称、思想统一,确保政府工作规范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