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实施消费品质提升行动,推动新西街、齐街等特色街区消费业态提升,拓展九华老街、清溪河夜游等商旅消费新场景,争创全国放心消费示范城市。深化“徽动消费 乐享池州”促消费行动,开展“百场活动+千万消费券”助商惠民,鼓励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消费,充分释放消费促进乘数效应。加快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培育研学旅居、微度假等新业态,规范发展直播电商等新模式,推出一批“池州礼物”,打造一批“高流量打卡地”。优化县域商业体系,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向乡村延伸,新增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试点县1个。推进高品质住宅小区建设,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强化经营主体培育。坚持数量、体量、质量并重,深入实施“五上”企业倍增行动,新增“五上”企业210家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0家。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推动更多企业专注细分领域打造单项冠军,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家以上。加大龙头、链主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再新增百亿级企业1家、10亿级企业5家。强力推进企业上市,聚焦“业绩、创新、合规”开展提前服务、精准服务,力争首发上市2家、报会在审2家、完成股改10家。
(二)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进科产深度融合。坚持创新引领,高水平建设省级创新型城市,力争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580家以上。深入实施规模制造业企业“两清零”行动,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10个、高价值发明专利80个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筹建车规级芯片研究院,推进镁铝合金、黄精产品省级质检中心建设,支持镁基新材料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等公共研发机构开展科研攻关、实现创新产出,推动科创飞地入驻孵化企业30家以上。办好“双创汇”等产学研用对接活动,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以上。深入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着力破解科创企业在初创期和成长期融资难题,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大力实施“万马奔池”人才计划,扎实开展“人才池州行”系列活动,组建市人才发展集团,引进扶持高层次人才团队10个、产业领军人才100人,培育高技能人才2500人,推动人才与产业双向赋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质量强市建设。
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产业强市。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动“专精特新”卡位入链,大力培育发展特色制造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以上。以新能源汽车全省首位产业为聚核,突出汽车轻量化、新能源电池、汽车电子和功率器件等优势领域,推动与整车企业供应链对接合作,加快嵌入车芯协同、整零协同体系。实施省级半导体产业基地新三年建设行动,加快补齐大尺寸晶圆制造短板,实现产值260亿元以上。以宝镁项目投产为牵引加速产业链上下游集聚,争创省级轻合金战新基地,带动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750亿元。加快培育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前瞻布局镁储氢储能、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大力推进智改数转,新增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8个,推动50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建成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打造“5G+工业互联网”示范场景应用10个。遴选实施万峰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等80个技改示范项目,技改投资增长10%。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实施大黄山建设池州方案,重点打造环九华山、主城区、沿秋浦河、环升金湖4大板块,实施20个重点文旅项目,加快牯牛降5A级景区创建步伐,支持东九华、仙寓山争创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创成“四最”景区23个,推动航空+、高铁+、游轮+联动营销,过夜游客超500万人次。围绕健康主题,推动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大力培育会议会展、运动休闲、康养度假三大特色业态,加快引进一批专业会展和配套服务企业,积极拓展会展资源,举办全国性、专业性展会论坛5场以上,加快打造区域性会展中心;推动池马等品牌赛事提标升级,积极争取举办山地运动、水上运动等专业性全国赛事,打造时尚型运动休闲首选地,让更多人“要锻炼到池州”;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建设,积极招引泰康之家等候鸟连锁医养社区,持续推动民宿产业对标长三角提档升级,加快打造一批地标美食。强化“两业融合”,实施供应链创新应用行动计划,争取邮政区域物流分拨中心落地,开工建设平天湖综合物流园,加快县级冷链物流集配中心建设,加快发展商务咨询、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
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一以贯之抓实开发区“九件事”,打好“园区三年翻番”收官战,开发区营收突破2300亿元。集中区实施主导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力争在百亿级、50亿级项目上取得突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户以上,园区考核进入全省前50。市经开区突出半导体首位产业,瞄准车规级芯片、新型显示、存储芯片新赛道,实施“一企一策”优化提升行动,培育10亿级半导体核心企业1户以上。池州高新区打造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铜基新材料等重点板块,加快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创建,引进10亿元以上强链项目3个。东至经开区深入推进产业链龙头招商,做强精细化工和锂电池电解液新材料产业集群,引进30亿元项目不少于1个。大渡口(石台)经开区推进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集聚,打造池安合作产业示范区。青阳经开区围绕打造一流的镁材料生产基地、镁产品应用基地、镁科技创新基地,发挥原镁产能稳定供应优势,集聚镁铝轻合金深加工企业20家以上。开展“亩均效益”领跑园区对标提升行动,适当提高新上工业项目容积率,支持企业开展“零增地”技改扩产。坚持“开发区吹哨、部门报到”,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
(三)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
加快畅通综合交通网络。建成运营池黄高铁,力争池州长江公铁大桥主墩全部出水、合池高铁开工建设,推进池宣高铁、池九长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构建主城区“十字型”高铁新格局。开工建设S40宁枞高速池州段、S27东鄱高速安徽段,全面完成S36宣东高速池州段前期工作。加快建设S358青阳至红石、G236殷汇至查桥、G530石台至查桥、G318牛头山至大渡口等国省干线公路。完成九华山机场改扩建。实施通江达海工程,加快推进乌沙港区公用码头、江口港区四期、东流港区建设,发挥安徽长江旅游水上第一入境门户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