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黄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2月3日)

  提升制造业产业集群能级。实施先进制造业投资“领跑”计划,开工建设亿元以上制造业重点项目60个以上,工业投资和新开工制造业项目投资均增长8%以上。全面融入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培育壮大休宁县汽车零部件制造、歙县高端机械零部件、祁门县电子电器特色产业集群,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力争全市汽车产业链营收和徽州区新型涂层材料产业集群产值均突破百亿元。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30个以上,完成“机器换人”项目100个以上,新增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家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冠军企业25家以上。开展成长型企业资本赋能“苗圃春风”专项行动,力争新增首发上市过会、申报在审企业各1家,全年直接融资超55亿元。

  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加快开发区调区和主导产业优化调整,深化“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健全完善黄山高新区和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一体化管理机制,全市开发区企业经营(销售)收入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黄山高新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开展开发区“腾笼换鸟”突破攻坚,全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长8%以上。

  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5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45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6.5件。培育建设一批工程研究中心、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力争新增省级创新创业载体5家,实现骨干企业创新平台全覆盖。积极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深化与中国科大、浙大、合工大等产学研合作,力争全年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超70亿元。

  (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坚持乡村振兴与大黄山建设有机结合、深度融合,聚焦“五个振兴”,坚定不移走好“六个之路”,以和美乡村建设“五个三”的黄山经验为路径,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推动“五微”走向“五创”实现“五美”,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黄山样板。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加大全面恢复和找回耕地工作力度,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4.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6.5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5.9亿斤。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工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发展以“茶花草鱼”为重点的乡村特色产业,持续打造“1+7”区域公用品牌,乡村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1050亿元。加快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和新时代中国名茶之都,深入实施“三线三边”“三化”茶园改造工程,建设“以园定产、以产定标、以标定销”的茶产业大脑,让黄山有好茶更有好价,茶叶综合产值突破280亿元。因地制宜发展黄山贡菊、食用菌、皖南花猪等特色种养业,推动山泉流水养鱼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以“九个一”工作机制推进徽州臭鳜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争取“徽州臭鳜鱼”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造全国最大的臭鳜鱼加工基地和流通集散地。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全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农村产品网络零售额均增长10%以上。深化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新增省级数字农业工厂3家。创建山区特色区域性农事服务综合体5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0.6%。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艺术乡建理念,完成全市村庄规划编制,高标准推进23个省级精品示范村、43个省级中心村建设,新建美丽宜居自然村庄297个,新增一批省级精品示范村和中心村。改造提升农村电网、通讯、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健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建制村公交化通车率达75%。组织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新增解决不能24小时供水村庄289个,建成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规模水厂3座。优化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推广“红黑榜”“便民餐厅”等经验做法,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持续推进强村富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动态清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变量问题,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推进屯溪区、黄山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扎实推进歙县、黟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大力实施“四乡工程”,开展乡村创客、乡村振兴首席服务官引育行动,培育高素质农民千人以上。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山区特色农业社会化服务,全市家庭农场超2650家。坚持运营前置,开展整村运营招商,引导银行业机构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创新。深入实施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完善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激励机制,确保集体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超3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全省前列,让农业有干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奔头。

  (五)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

  树立“城建+文旅”理念,持续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让市民和游客共享城市建设发展成果。

  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实施中心城区和区县城城市更新行动,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推动城市内涵式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完成“微改造、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成项目点300个。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实施江北片区城市更新,推进隆阜老街、帅鑫工业园、戴震公园老虎山巷片区更新,建成中心城区基础设施补短板一期工程;完成一水厂地块征收并启动公共停车场建设,全市新增城市停车泊位1.8万个以上;建成戴震公园改造提升二期项目,建设横江南片区名人公园,新改建口袋公园10个以上。加强占川河等城市内河治理,基本消除城市内涝点。完成中心城区45个小区老化燃气管道更新改造。推进基础设施适老化、适幼化改造,营造全龄友好、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支持祁门县现房销售国家试点县建设,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建筑业总产值增长8%。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024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