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市委“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紧紧围绕区委六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聚焦打造“百亿级县区”的区域定位,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入实施“三四五”发展工程和“三三五五”发展战略,全力促进位次提升、能级提升、形象提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新绿园。
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区本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2%,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创新驱动引领攻坚步伐
瞄准长春市一个“中心”、五个“高地”目标,坚持“三区引领”,做强实体经济支撑和片区潜能释放,持续强链、补链、延链,以科技赋能和创新驱动,稳固优化产业发展的主支柱和新赛道,着力提升产业发展韧性和竞争力。
全力增产扩能。融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打造“产品+服务”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基地。支持中车长客研发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标准地铁2.0和高速磁悬浮车辆,拓展“机电总包、风电装备、光伏发电”等业务板块,布局数字化和新能源新赛道。推进“三百万头肉牛工程”,支持皓月集团引入牛源肝素钠、免疫球蛋白等高附加值项目,带动肉牛产业链再造、价值链提升。加快配套回归,“两车”配套企业总量超180户。鼓励吉文、万华等汽车配套企业扩产扩能,助力研奥、实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智转型,柳晶科技、林泉汽车、瑞立科密等企业启动上市。
全面蓄势聚能。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协调中国航空博物馆迁址落位,启动航空产业示范园、长春国际航空展览中心建设,打造全国航空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蓝月亮”地块“腾笼换鸟”,推动全国粮油食品供应链中心、长春“夜经济”体验基地落位。统筹海吉星配套建设、市场整合,推进东北地区农批产品集散新枢纽向日供应量万吨级迈进。依托中机物流园等,打造冷链储运、综合配送型四环路长白线物流带。立足“西部城市会客厅”定位,完成220kV高压线隧道土建和电缆敷设,66kV全线贯通、通电,释放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助推青怡坊A地块开发、吉大二院项目落位,导入母婴保健、大型游乐、酒店婚庆等现代服务业,让西客站“城市窗口”形象越发舒朗大气。
全效数智赋能。抢抓“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机遇,布局超大型无人运输机研发、肉牛大数据云平台、吉牧数智创新中心等项目,培育经济“增长极”。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支持6户工企“智改数转”,打造4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组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鼓励订单式“揭榜挂帅”科技研发。争取省市科技项目20个,“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80家。
(二)聚焦发展动能培育壮大,加快经济稳中求进攻坚步伐
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和消费基础性作用,跑出招商加速度,增强营商竞争力,打造消费新场景,为发展持续赋能,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稳住投资“压舱石”。聚焦“四大集群”“六新产业”“四新设施”等方向,建设不少于6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当年投资超80亿元,亿元以上项目占比80%以上。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盛泰气体等7个项目竣工投产。紧盯“新增国债”“平急两用”“专项债”申报窗口期,最大限度争取债券资金支持,突破项目瓶颈壁垒。
抓牢招商“生命线”。紧扣主导产业委托招商、全员招商,争取奥迪PPE和比亚迪“三电”配套产业市场份额。腾出115处成熟资源,打造投资“洼地”和创业“高地”,谋划包装120个招商项目,将投资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和节能环保等领域。组织招商活动80次以上,引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个,引进内资同比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力争同比增长7%。
点燃消费“新引擎”。焕发吾悦广场、欧亚春城、乐活城等商圈活力,引入首店、首秀、首展,培育新兴消费爆点。打造房车营地、民俗旅游等消费新场景,丰富游乡村、住民宿、赏民俗消费新体验。精准投放消费券,推动汽车、文旅、夜游等消费再上新台阶,力争拉动消费3亿元。鼓励光大纺织、润钰等外贸企业对外合作,促成无锡金桥、中车长客等与欧亚超市连锁合作新路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达到100亿元。
擦亮营商“金招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行“极简审批”,构建“环节更少、流程更优、效率更高”的营商机制。持续缩减审批环节和办理时限,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标准化审批,政务服务事项95%进驻办理、70%全程网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完善中小微企业纾困机制,搭建法商融合服务平台,稳步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高质量完成“五经普”工作。新增市场主体4000户、“四上”企业40户。
(三)聚焦前沿阵地能级提升,加快区域示范引领攻坚步伐
发挥开发区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主阵地”作用,促进产业集群、资源集约、绿色发展,打造新兴经济的聚集地、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振兴发展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