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同)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进出口额增长8%;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4%;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重点在以下五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在构建具有凤城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科技创新,加快实现新质生产力。抓牢创新主体培育,落实企业科技研发金融支持政策,扶持创业带头人130人;培育创新联合体,新增省市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2家、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家,雏鹰、瞪羚企业3家。加大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占比,力争超60%,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打造更多数字化应用场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发挥创新平台作用,推动“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力争在三大主导产业上突破一批基础元器件、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和基础工艺,稳步推进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过渡转化。
坚持转型升级,积极布局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改造升级,滚动实施格汝特汽研等技改项目30个,落地投产11个,力争新增产值2亿元。着力补齐短板,强化规上企业运行监测,扶持扩市场、抢订单、降成本,推动正增长企业覆盖率达90%以上。抓牢产业链配套,与瑞立集团深化多元合作,延伸产业链,放大增压器及汽车零部件集群效应。扩大“小升规”培育库,储备企业50家以上,推动净增规上企业10户以上。紧盯新支撑,培育扶持军民融合产业,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强力推进高校院所转化中心、捷焓新材料、百岁山、辽丰生物科技产业园等项目竣工达产、稳产增产,实现存量焕新、增量升级,巩固完整产业体系优势。
坚持强本固基,挖掘传统产业新支撑。传统产业、本地企业是地方发展压舱石,要着力锻长板、补短板。强力落实全国非煤矿山重点县攻坚任务,统筹整合,谋划培育规模化向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小型矿山企业要“达标保留一批、改造升级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淘汰关闭一批”,完成阶段性任务。深挖资源价值,深耕矿产品采选加工、农产品加工、增压器及汽车零部件、文化旅游等传统行业产业,谋划扶持措施,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适当布局入股,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制定专项招商优惠政策,努力打通上下游,在延链补链中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把资源的附加值留在凤城,用在凤城。
坚持融合发展,确保服务业提质扩容。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凤凰山5A级景区创建,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天锅古洞、爱河公园等A级景区升A,提高旅游品质。打造“大康养”体系,统筹东汤、刘家河、草河温泉资源,加力推进圣泉凤凰城、凤凰医养、山东沟温泉等康养项目建设,启动谋划医护学院,创建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天然氧吧项目,打造东北地区最佳康养目的地城市。编制凤城冰雪旅游规划,谋划冰雪项目7个,推动辽宁延孝康养综合体项目落地开工,实现冰雪与温泉旅游融合发展。实施大宗商品“促消费”活动20次以上,培育限上企业10家。做大出口平台,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国内外重要展会100场次以上;实施代理转自营、内贸转出口计划,争取更多进出口额。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上实现新突破。
践行大食物观,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8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黑土地保护等项目10万亩,粮食产量超29万吨。推动小浆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发展壮大,肉蛋奶产量达到25万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保持主要作物良种全覆盖。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生产者补贴等惠农政策,新增合作社及家庭农场30家;积极发展农业保险,争取涉农创业担保贷款指标8000万元,稳定种粮收入预期,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完成总投资960万元的粮库修缮项目,储备粮油1.1万吨,确保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
树立大农业观,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宏大生态养殖、无抗绿色牛肉食品产业集群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东升牧业、皓阳牧业等8个项目年内达产。积极争创国家级柞蚕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取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落户凤城。打造农机产业集群,谋划建设草河现代农机制造园,推动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以上。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确保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产值超40亿元。打造通远堡50亿级肉食鸡产业集聚区,引导耘垦牧业、辽丰禽业等11家龙头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增加技改投入,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统筹推进“两品一标”,发挥“中国柞蚕之乡”“凤城蚕蛹”品牌效应,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实施乡村振兴产业项目37个,建设并完善146个电商综合服务站服务基层功能,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赋能产业基础。
强化环境治理,突出城乡山水生态美。安排经费保障,常态化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净化整治行动,打造美丽宜居乡村25个。项目化实施“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国家森林督查问题按期整改;开展林业“两乱”专项治理,森林抚育6万亩,谋划启动总投资10亿元的国家储备林项目;审慎审批沿河畜禽养殖,谋划实施总投资1.6亿元的河道治理项目3个;谋划启动总投资1500万元的草河湿地保护展示项目;规范实施砂石经营项目,推动合理开发利用。完成矿山复绿1100亩,建设绿色矿山2座、绿色工厂2家,谋划清洁能源项目4个,加快绿色发展转型,辽东绿色经济区创建取得扎实成效。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扩大有效投资,只争朝夕攻项目。坚定不移落实“项目年”制度性安排,与时间赛跑,抢抓“政策红利年”。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65个,力争达到70个,投资总额203亿元。聚焦习近平总书记“9·7”重要讲话精神,谋划储备项目10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0个,投资总额676.5亿元。以优质项目承接政策,谋划增发国债项目69个,一般债、地方债项目9个,力争解决资金需求9.9亿元。深化“走、请”招商成果,签约转化落地项目32个,投资总额35亿元。启动、实施央地合作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228.5亿元。实施融资项目3个,预期融资4.5亿元。27个市直部门实现争取上级资金全覆盖;21个乡镇(街道)实现5000万元以上新建项目全覆盖,持续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