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8日在辽源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程 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极具考验。面对复杂环境和超预期因素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协调推进“五大振兴”,大力开展“五争攻坚”,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左右,一产增加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限上社零额增长7.9%,均居于全省第一方阵。
(一)坚持科学精准施策,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应对春冬两轮疫情冲击,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我们不遗余力护佑人民生命安全。组织全市万余名干部、6200名医护人员、6900名基层工作者奋战抗疫一线,统筹宾馆酒店资源开展集中隔离,建设方舱医院收治阳性患者,确定黄码医院保障群众就医需求。科学精准“防输入、防扩散”,接收域外2500名阳性患者和密接人员,外派5600人次援助队伍。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推动老年人疫苗接种,协调药企生产和药品采购,实现了由“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症”的平稳转段。我们千方百计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开设生活物资、防疫物资“绿色通道”,创建无疫物流园区,90%以上商超、药店正常营业。集中接送返乡高校学生、农民1.5万余人次。临时管控期间,组织志愿服务3000余人次,免费配送物资10.5万份。我们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建立24小时保供服务专班,打通原料供应、用工用能、物流运输等断点堵点,指导企业实行点对点闭环管理,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稳产满产、重点项目正常施工,辽源经济增速持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二)千方百计稳定经济,产业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召开工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稳经济若干举措,常态化调度经济运行,专班化助企解难纾困,以产业“底盘”稳住了经济“大盘”。抓好工业稳健运行。支持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释放产能,梅花鹿+医药健康产业产值增长39.6%,百康药业等企业产值增幅超过70%,厚德食品等6户增量超亿元企业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6个百分点,工业产销率超过97%。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东旭3D车载盖板玻璃、西安区绿电产业园等123个项目加快实施,启星铝业75MN挤压生产线等30个项目建成投产,启星铝业当期产值增长20%。培育壮大工业企业群体,新增东升重工等10户规上企业,盘活莎普爱思强身药业等10户“双停”企业。推动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累计减免退缓税费8亿元,顶格落实社保惠企政策2.2亿元,“吉企银通”平台助企融资43.45亿元。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嘉利达明胶、格致汽车等企业进出口增长超30%,全市外贸出口预计增长14%。释放农业增长潜力。深入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加快推进“三园一体”建设,粮食产量稳定在32亿斤,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全省第一。持续推动特色产业上规模,梅花鹿、蛋鸡、食用菌、东辽黑猪、柞蚕、肉牛分别发展到27万头、1000万只、5075万袋、6万头、1441把、45万头。实施东丰肉牛产业园等22个农业产业化项目,“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达到121个,农业全产业链产值实现210亿元。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2户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60户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加速服务业扩容提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中国蛋谷智能仓储冷链物流等40个服务业项目全力推进,纺织袜业设计研究院等18户企业升规入统,填补6个规上服务业行业大类空白。存贷款余额、保费收入增速跃至全省第一方阵。生活性服务业设施不断完善,福源路等商街完成改造,维也纳、智选假日星级酒店建成运营,启臻文化教育产业园投入使用。成功举办第四届城市节、“9·8消费节”、首届消费惠民节等节庆活动,精准投放消费券1200万元。旅游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推动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启动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谋划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项目106个,重点推动纺织袜业、汽车零部件等10个智能工厂建设。市县城区5G基站实现全覆盖。启动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开通京东辽源城市馆,创建纺织袜业B2B平台,智投公司当年组建当年升规。上市公司吉林亚联落户辽源高新区。“白驹平台”获2022国家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奖。
(三)多轮驱动转型升级,发展活力潜能充分释放。着力解决结构性、周期性矛盾,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主动对接国稳33条、接续政策19条和省稳43条,获得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1.4亿元,发行专项债券30亿元,鑫达钢铁100吨转炉等83个制造业项目进入国家中长期贷款支持名录。谋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354个,完成投资192亿元。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产业类项目投资占比53%,工业投资增长22%。务实开展招商引资。编制产业招商地图,组建10个产业链工作专班,组织招商活动600余次,对接域外企业268户,成功引进武汉惠强等知名企业,吉能中车、旭日重工等42个项目签约落地,录入省签约项目调度系统资金到位175亿元。启动建设高新区化工园区、智能装备产业园、云享智慧物流园等专业化园区,13户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16户企业入驻东丰医疗器械产业园,47户企业入驻梅花鹿创投园和松籽产业园。加快推进创新赋能。深化平台创新、协作创新、企业自主创新,打造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个,与吉林大学等69家校企院所落实合作项目103个,培育亿达碳业、华洋无纺布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户,实施省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8个。格致汽车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博大伟业等22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厚德食品被评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5个品牌通过“吉致吉品”区域品牌认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72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42.3%,工程建设审批时限压缩28.2%,公积金贷款速度持续领跑全国,我市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民营企业评议政府服务最好地区。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5万户、“个转企”428户。利源精制成功摘星摘帽,厚德食品上市扎实推进,东北袜业改革重整稳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村均增收6.9万元。商混、二手车、成品油等9个领域专项整治成效显著,拆除环路两侧搅拌站9家,关停非煤矿山69处。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全面深化与长春对接合作,“两个基地”建设纳入全省产业布局。高新区与一汽弗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新增正轩车架、诚鼎铸造、万通汽车进入一汽大众、一汽解放供应商体系,格致汽车与奥迪PPE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利源精制、均胜汽车等企业配套份额增长55%。积极融入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发展。成功举办梅花鹿产业全国高峰论坛。与绍兴新一轮对口合作协议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