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必须清醒认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一定困难;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过度依赖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成长滞后,引领型、支撑型、税源型项目储备不足;城乡建设、民生领域、基层治理还有很多短板弱项;营商环境有待持续优化,部分行业乱象整治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等领域仍有不少风险隐患;干部担当意识、能力作风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必须直面问题挑战,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大政策”“六个统筹”,推动经济整体好转。我们要牢牢把握中央精神,立足辽源实际,动员一切力量,创造一切条件,以干部敢为、政府敢闯,带动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奋力开创后疫情时代振兴发展新局面。我们要紧紧围绕实现“双千亿”目标,以“五争攻坚”促“五大振兴”,加快全面绿色转型步伐,着力推动经济规模与经济质量双跃升;坚持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品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着力推动城市发展与乡村建设双振兴;坚持治气、治水、治山、治土、治矿一体推进,强力构筑生态屏障,科学落实“双碳”战略,着力推动生态建设与生态效益双丰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实现共同富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推动社会事业与民生事业双繁荣;坚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着力推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双提升,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贡献辽源力量。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总目标,以建设“一区一城一地一园一镇”为总抓手,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着力推动扩大投资、产业升级、创新赋能、深化改革、城乡统筹、生态建设、改善民生、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辽源,奋力在新征程上谱写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8%,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CPI、节能降碳和污染物减排等指标控制在省调控目标之内。重点抓好八项工作:
(一)紧紧围绕扩大有效投资,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牢牢抓住中央政策窗口期,锚定“双千亿”目标,制定和实施新一轮投资计划。紧盯政策争取投资。对照中央扩大内需战略政策,加强常态化、清单化、项目化对接,切实把国家政策转化为辽源的落地项目、产业税收和民生福利。聚焦提高供给质量、加大制造业投资政策,争取钢铁、水泥、袜业等传统产业改造得到国家支持。聚焦重点领域补短板和新基建投资政策,争取交通、能源、水利、网络信息、生态环保等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盘子”。聚焦城乡区域协调、构建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投资政策,争取第二批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高效对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金融工具,动态储备亿元以上项目200个左右。强化招商吸引投资。突出产业链招商,完善产业招商地图,积极推动纺织袜业、医药健康、汽车零部件、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等产业融链补链,重点抓好电池、医药、袜业、高精铝产业上下游招商。每个县(区)、辽源高新区签约亿元项目不少于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强化平台招商,全力提升辽源高新区和东丰、东辽经开区承载能力,推动龙山、西安工业开发区与辽源高新区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北方铝都、医药化工、医疗器械、碳纤维等10个专业性园区。注重以商招商,充分发挥企业家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强化资本招商,有效利用专项债打造产业孵化器,以政府投资撬动社会资本。全年招商活动达到700次以上,录入省签约项目调度系统到位资金力争突破200亿元。协作对接拓展投资。深化与长春对接合作,更加主动地融入一汽集团配套生态圈,再推动正轩车架、利源精制等企业深入接轨,力争配套份额增长20%以上。深化同绍兴对口合作,拓展袜业、医药、农产品“种养加”等领域合作。主动融入双循环格局,积极创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效承接南资北移、南企北扩;抓好铝型材、袜制品、农产品出口基地和跨境电商平台建设,推动领晟仓储保税仓投入使用。高质量办好袜交会、铝博会、鹿博会。加快融入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发展。创造条件落实投资。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提高土地收储出让效率。提升项目中心、招商中心功能,建立重大项目推进专班,抓实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年度实施5000万以上项目200个以上,全力推动鑫达钢铁产能置换、嘉利达6500吨明胶、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二期等50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确保北方铝都等50余个“春季集中开工”项目如期开工、巨峰生化20万吨山梨酸等20个在建项目竣工投产。保障28个冬季不停工项目顺利实施。
(二)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把高质量发展作为辽源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全方位促进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工业提质增量。实施制造强市、质量强市、品牌强市战略,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强力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聚力固底板。推动冶金建材产业调整产品结构、升级工艺技术、落实节能减排战略,重点实施180万吨热轧带钢、60万吨球墨铸管、120万吨水泥粉磨等12个项目建设,推动烟气余热自发电等6个项目竣工达产。加快纺织袜业提效赋能,进一步做大做强袜业产业,纵向推动产业链条向上下游延伸,横向打造集产业创新、要素保障、人才支撑等为一体的健康产业生态;注重发挥纺织袜业设计研究院的创新引领作用,着手启动新一轮袜业扩能工程,适时成立袜业产业基金,持续提升产品创新能力、产业集聚能力、设备升级能力,深入实施万台袜机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工程。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上规模、建链条、成集群,完善和启动“中央大厨房”规划,着力推动厚德食品完善产业结构、肉牛特色产业工业化生产、东辽黑猪本地屠宰加工,力争厚德桃李蛋糕、龙泉春酒、中央厨房预制菜等项目竣工投产。加快锻长板。紧紧抓住未来五年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布局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持续深化与一汽和一汽弗迪战略合作,加快实施东旭3D车载盖板玻璃、武汉惠强24亿平方米隔膜等项目建设,重点围绕新能源电池,加快形成配套产业集聚。积极拓展轨道客车和城际列车合作领域,引导启星、利源、巨晟等企业主动融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加快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全力抓好启星铝业先进铝挤压生产线和巨晟轻合金10万吨再生铝、6万吨铝箔等重点项目。扩大梅花鹿+医药健康产业规模,突出抓好高新区化工园区建设,推动化药、中药、生物医药、保健品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博大伟业、嘉利达等一批龙头企业;依托高新区化工园区、东丰梅花鹿创投园、医疗器械产业园,招引头部企业、强势项目,梅花鹿创投园力争新引入企业20户,实现产值10亿元。积极育新板。围绕“六新产业”“四新设施”,实施新兴产业提速倍增计划。重点推动龙山九通炭素、碳纤维基地等项目早日投达产,加快华纺静电复合型多功能材料、纳诺新材料导电涂层、海戈瑞储能及中车新能源风机装备制造等项目建设。全面补短板。统筹施策逐步化解产业结构不优、骨干企业不足、供给质量不高等突出矛盾,组织专班逐业逐户破解产能利用率、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利润率、工业增加值率偏低等重点难点问题。实施工业投资倍增行动,重点推动111个强链补链和技改项目,谋划储备100个工业项目。努力扩增量、遏减量,新增10户规上企业,盘活10户“双停”企业。引导支持企业通过平台展销、网络促销等手段创新营销方式,提升产品市场推广能力,更好地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农业提能增效。突出农业在三产融合中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着力推进规模化、产业化、数字化、市场化发展。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深入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推广半山区农机装备,实施玉米、大豆等种业振兴工程,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稳定在32亿斤。发展“辽字号”特色产业,抓好1万头梅花鹿、200万只蛋鸡、1万头黑猪、100把柞蚕、1000万袋食用菌、5万亩经济林和5万头肉牛基地等增量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东丰农林食品产业园、东辽三产融合发展园区等25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力争万亩蒲公英等项目落位,农业特色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发展智慧农业、定制农业、观光农业,力争新建棚室1000栋以上。加快推动农业从种植业、养殖业向加工业发展,力争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产值增长20%。不断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家庭农场50户,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100户。推动服务业提档增容。实施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倍增计划,紧紧抓住辽源产业结构特征,强化现代物流、研发创意、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启星铝业研究中心、西安区煤炭仓储物流、现代物流产业园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至10户。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供给品质,持续开展居民消费调查,不断巩固传统消费、打造新型消费、创造特色消费,留住域内消费、吸引域外消费,以提升消费供给扩大消费规模。抓好开元酒店、欧亚购物中心二期、南湖温泉小镇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支持万达商业综合体落位新世界彩悦城,加快打造福源路商业街、友谊大路商业街、茵特拉根广场等特色商业街区。围绕住房、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全力办好房交会、主题车展等系列促销活动,投放消费券不少于1000万元。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抓好东山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建设,培育更多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一批具有辽源文化基因的精品旅游线路。注重辽源品牌创建和营销,突出袜业、农产品及加工业产品品牌建设和推广,增强辽源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辽源制造向辽源创造转变。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增智。制定数字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数字转型嵌入高质量发展。加快富奥泵业等20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建设,积极创建纺织袜业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加快云计算中心、数字城市公共服务、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依托智投公司、现代云数据服务公司,推进5G、区块链、云计算在智慧金融、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领域融合应用。发挥京东商城、袜业广场等平台作用,带动云上购物、云上销售、云上旅游等“互联网+”新型消费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