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23年工作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接续奋进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栉风沐雨奋进路,三十而立再出发。新的征途中,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树立底线思维,坚定发展信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凝聚力量、真抓实干,不断开创发展改革稳定各项工作新局面。
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一三三五”工作举措为统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改善民生,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为建设实力、活力、魅力、和谐、幸福新讷河而持续奋斗。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6.3亿元,同比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9.3亿元,增长8%;地方税收收入实现2.5亿元,增长6.4%;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7.5亿元,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4.8亿元,增长10%;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495元、24151元,分别增长6.5%、8%。
为完成上述目标,必须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坚持用发展提升水平、壮大实力,坚持用发展解决困难、应对挑战。要心无旁骛谋发展,集中精力抓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把讷河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重点在七个“聚焦”和七个“突破”上下功夫。
(一)聚焦经济发展,坚持抓转型、抓升级,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更大突破。产业是立县之本、强县之基。必须全力以赴抓招商,心无旁骛上项目,全神贯注兴产业,为县域经济强基固本、蓄势赋能。一是抓招商蓄动能。强化招商引资“一盘棋”,坚持县级领导带头招商、以商招商、在外能人招商、委托招商等工作机制,聚焦县域主导产业图谱,围绕补链强链延链实施精准招商,重点在生物发酵、绿色食品加工、新能源等领域招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链主”企业,全年招商引资额超过100亿元。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做好全过程跟踪服务,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二是上项目固基础。坚持项目为王,加快华瑞生物项目建设进度,实现“十一”前建成投产。突出项目攻坚,借助拉哈省级化工园区的品牌优势和吸附效应,吸引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及生物化工等更多项目入驻。强力推进百大产业链项目建设,高质量做好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加快肝素钠、鸿展生物三期物流园建设,确保东庆肉制品加工、喜宸明胶和胶原蛋白肽生产、鸿展液化二氧化碳等新建项目“开春即开工”。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需要,持续开展重大项目谋划梳理,全力向上争取一批可行性强、能落地、能见效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在国家和省大盘子中占有更多份额。全年谋划储备项目78个,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48亿元以上、国家债券资金35亿元以上。2023年重点推进省市百大产业链项目13个,其中新建项目9个、续建项目4个,建成投产10个、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三是育产业增后劲。深入实施产业链供应链三年行动计划,以生物经济、数字经济为牵动,不断发展壮大讷河3+X产业布局,推动讷河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加快生物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巩固玉米和大豆精深加工产业优势,延伸生物发酵产业链条。依托鸿展等龙头企业抓扩能增产,不断形成新的增量。聚焦一良食品产业园,重点引进高附加值的马铃薯、大豆等精深加工产业链项目。用好新能源产业配套政策,吸纳更多的产业项目入驻讷河,保障新能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发挥汉麻区域优势,加快打造汉麻加工产业园。围绕园区闲置资产,重启恒阳肠衣原有20条生产线,推动恒阳牛业破产重整。全面落实“数字龙江”发展战略,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企业上云户数达到300户以上,5G基站建设向重点村覆盖,升级改造数字农场2个、数字牧场1个。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园投入运营,培训网络主播500人,直播带货销售1亿元,打造专业互联网直播基地。加大临规临限主体挖掘力度,全年实现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户,新增限上贸易企业及大个体5户。抢抓全省第六届旅发大会在齐齐哈尔召开机遇,围绕我市生态、农业、冰雪、红色历史等核心资源,大力发展精品旅游、体验旅游,推进旅游景点景区建设,争取雨亭国家湿地公园3A级景区提档升级,兴旺鄂乡家园申报国家A级旅游景区,持续举办“鄂温克族瑟宾节”,不断提升“秋水之城”旅游品牌影响力。
(二)聚焦乡村振兴,坚持抓巩固、抓提升,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实现更大突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一是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大力发展“四个农业”,抢抓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两区”创建机遇,打造先试先行、示范引领的农业现代化样板。争取高标准农田7.8万亩、黑土地保护利用10万亩。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实施土地全程托管服务70万亩以上,推广“三块地”100万亩以上,规模经营36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38亿斤以上。健全农业执法体系,打造农业优势品牌,新增绿色(有机)食品标志产品3个,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面积达到300万亩以上。立足农业资源优势,着力发展以种养一体、循环利用、规模化为特色的畜牧业,确保生猪出栏60.8万头、肉牛出栏11.5万头、羊出栏37.5万只、家禽出栏800万只,增长率分别达到8%、10%、12%和6%,畜牧业总产值预计实现50.6亿元,同比增长9%。渔业产量实现1.3万吨,同比增长5%。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条,推进蒙牛4万头奶牛养殖项目落地、重启长润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建设,支持绿熙鹅业增产扩容。二是推进农村宜居宜业。聚焦生态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围绕厕所、污水、垃圾、村容村貌等重点任务,高效运行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提高垃圾收转运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村厕所改造等工作质量,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改造农村危房132户,治理侵蚀沟143条,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聚焦文化振兴,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推广“街长制”“塘长制”“积分制”等成功经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乡村塑形铸魂。三是推进农民富裕富足。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确保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切实运行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产业振兴,健全完善产业带农益农机制,紧扣“一村一品”,重点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和小园经济,叫响鲁民粉条、燎原柿子、张志菇娘、和盛红谷小米等特色品牌,带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富民增收。聚焦组织振兴,建立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励机制,抓好村级干部培训,提升村级班子致富带动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持续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着力把该管的集体资源管起来,把该收的费用收回来、把该挖的潜力挖出来,探索现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让农村“家底”更厚实,农民收入更殷实。聚焦人才振兴,吸引能人返乡创业,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培养更多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