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们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信访总量持续下降,国家信访局交办的366件信访积案全部办结。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整改隐患3856处,燃气安全、自建房排查等成效明显。全力应对30年历史极值降雨,成功处置“一江三河”“八大涝区”多处管涌险情、内涝灾情,实现安全度汛。持续开展“晨昏行动”“减量控大”等专项行动,粘贴反光贴4万余条,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6.2%。推进“八五普法”工作,积极开展反电诈宣传活动,破获案件132起,发案率同比下降64%。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极具考验、极为难忘、极不平凡的一年。县政府序列及各上管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尽责、勤勉敬业,各项工作卓有成效。武装、双拥、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气象、老龄等工作齐头并进,亮点纷呈。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奋力拼搏的结果,是百万黄龙儿女团结一致、勇毅前行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农部队、武警官兵以及所有为农安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进入后疫情时代,全县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问题都面临两难甚至多难选择。具体表现在:疫情防控形势还存在不确定性,产业链、创新链、供需链亟待修复提升,市场主体发展信心需进一步恢复,房地产及消费市场需加快提振,重大项目需全链条、全要素、全方位强力推进,城乡道路等基础设施短板急需补齐,百姓一些急难愁盼问题还有待破解,等等。对此,我们将科学研判、统筹推进,逐一突破、逐项落实。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和“六城联动”建设,聚焦“五五战略”,按照“1134”基础工作布局安排,认真落实县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以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为奋斗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县域振兴发展新局面。
为实现上述目标,着力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聚焦政务、市场、法治,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坚持“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理念,多措并举亲商、安商、惠商,助民、便民、利民。推动政务环境高效化。深化并联审批,继续推进“容缺受理”“预审批制度”。推进权责清单化管理,拓宽“办不成事”窗口反馈渠道。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建成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大厅,实现服务全天不打烊。实施“一件事一次办”,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城通办”“跨省通办”。全面实施“一照多址”备案。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245个事项乡镇通办。推动市场环境便利化。严格实行领导包保、跟踪落实等政企沟通机制,建立重点项目反映问题“直通车”,共性问题制度化解决、个性问题“一企一策”。加强政银企对接,发挥财政引导和政策性融资担保作用,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推动法治环境规范化。推进行政执法备案智能管理系统改革,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执法全过程监管。从快查处假冒伪劣、知识侵权、金融诈骗等损害企业利益、干扰市场环境的违法行为。建立部门“随机联查”制度,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二)聚焦招商、管理、服务,全力护航项目建设
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为经济恢复增长蓄势赋能。强化产业链招商。依托开发区平台和各乡镇资源优势,围绕以汽车零部件为代表的现代智能装备制造,以玉米、肉牛、禽类为代表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以环保家居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以及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紧盯中国500强、行业龙头和重点产业链,落实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全年谋划包装亿元以上项目超过60个,全口径签约项目力争达到80个,投资总额和到位资金力争增长6%以上。强化项目管理。完善“项目中心+”机制,强化项目动态管理、常态调度,抓好以专项债项目为重点的项目储备库建设。扎实开展今冬明春投资和项目攻坚行动,集中力量推进居之谷东北家居产业园、一汽解放试验场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全年新建续建5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强化项目服务。深入开展项目手续办理协同服务,为项目建设减环节、压时限、降成本。完善“拿地即开工”服务机制,“拿地前”提前辅导,“拿地中”统筹审批,“拿地后”快速联办。
(三)聚焦市场、园区、政策,全力服务工业经济
切实履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职能作用,全面落实企业包保责任制,持续深入送服务下基层、进企业。强化市场服务。积极帮助企业降成本、拓市场、畅销路,协调商会组织,搭建商事平台,帮助域内零部件企业对接长春奥迪PPE、比亚迪电池等主机厂及总成企业,推动新型建材企业对接域内外大型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帮助农畜产品企业对接域内外市场资源。强化园区服务。加快推进开发区水、电、气、热、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一区四园”承载能力。围绕服务轻工、家居、吉粤、吉浙、服装等区中园、园中园,谋划实施企业孵化器、人才公寓、双创基地等配套项目,提升公共服务和产城融合水平。强化政策服务。完善“万人助万企”和“亲清政企关系”微信群等助企服务平台。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积极帮助企业依法依规、灵活高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支持重点企业通过技改、新上生产线等方式,实现增产扩能。培育省市“专精特新”企业5户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户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