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黑龙江)牡丹江市东安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8日)

  五是民生保障持续提升。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支出达3.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高质量完成10件利民实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全面提升。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创建省市充分就业社区4个,新建就业见习基地27个,城镇新增就业4543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省控目标。养老服务设施和居家养老服务驿站实现全覆盖,提供居家养老服务5万余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与牡丹江大学、黑幼专“区院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成立全市首家“社区学校”,江南新建4所公办普惠性幼儿园,9所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落实落地“双减”政策,“区管校聘”改革全面完成。社区治理始终全市领先,改造新建千米社区2个,“一刻钟”便民服务圈覆盖率100%,1人荣获“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称号。双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学府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获评市级优秀。

  六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十查十治”,高压推进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区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区级应急指挥中心基本完工,小型消防站建成投入使用,全面打通安全防范“最后一公里”。全市率先建成民兵应急器材库,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平安东安”建设成效显著,食药环案件打击创历史新高,电信网络诈骗、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同比大幅下降,八类案件、盗窃案件破案率100%,圆满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要节点安保维稳任务,“核心使命-2022”6个专项行动位居全市第一。

  七是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区委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100%。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八五”普法成效喜人,社区矫正优秀案例收录国家案例库。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各项指标稳居全市前列。市场主体增长领跑城区。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区直预算单位公用经费标准和一般性支出压减34.6%。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解决“三低一粗”问题,事不过夜、马上就办成为政府工作常态,跳起摸高、争先创优成为政府干部习惯共识。

  各位代表,过去的2022年,是极其特殊、极具挑战、极为不易的一年。面对多轮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沉着应对、精准防控。面对超预期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加压奋进、迎难而上,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面对多重叠加的风险隐患,我们主动防范、积极化解,坚定不移防风险、保安全,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中省市直单位、工商界人士以及所有关心支持东安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大项目支撑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财政收入与刚性支出矛盾激增;公共服务还存在一定短板,精准满足群众需要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个别政府干部思想解放不够深入,破解发展瓶颈的创新举措还不多。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任务

  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格局,坚决扛起中心城区的使命担当,聚焦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在新一轮竞相发展中走在前、当先锋、作表率。

  政府工作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战略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聚焦共同富裕保障改善民生,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实施“五市战略”、“五个区域性中心”、“六个牡丹江”战略部署,坚持 “353”发展定位,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突破东安”路径引领,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东安实践,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东安新篇章。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农林牧渔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5%以上,实际利用内资增长3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高于经济增速。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转型升级,着力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求突破

  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把产业振兴作为主攻方向,做大主导产业,做强实体经济,全力推动产业提质扩量增效,在高质量发展中当好“东安表率”。一是提振壮大传统产业。坚定不移推动农业与工业“两业”融合,做足“精农升工”文章,形成上下贯通、链条联动、集群发展。聚力现代都市型精品定制农业,推动“水果肉菜米种养加”一体发展,深化特华得食品、北粮集团等两头两尾领军企业龙头带动,提升东方食品园区、永兴食品园区承载能力,发展肉制品、预制食品、休闲食品和特色功能食品,引进“接二连三”农业产业化项目5个,促进都市农业、订单农业、精品农业、体验农业、生物农业、品牌农业规模发展,培育形成亿级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实现“小农业”做成“大产业”。实施制造业提升行动,支持棱达机电、江盛城建等企业瞄准细分市场延链补链强链,布局建设省内领先绿色建材生产基地,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步伐,提升装备制造关键基础件供应能力,谋划引进智能智造整机产品和核心零部件,形成智能化、成套化和服务化态势。全年新增省级产业龙头企业1户、规上工业企业4户。二是提质扩容优势产业。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主攻方向,顺应消费升级扩容的发展大势,联动做好“强贸旺旅带总”文章,加快建设现代商贸核心区,发挥大润发、百货大楼等核心商圈带动作用,扩大东一步行街等“四纵七横”特色街区消费热度,建设星河传说商贸风情街、江湾二期商贸综合体等新兴商圈,盘活客运枢纽、红博购物广场等商贸存量,促进东一商场等“老字号”创新发展,做大夜间经济、首发经济、首店经济、品牌经济、流量经济,新引进知名首店、品牌店、旗舰店8家,精心打造消费新场景50个,释放节庆消费、集市消费、线上消费潜力,全年电商零售额突破7亿元,持续提升中心城区对全市及全省东部消费人群的吸引力、辐射力。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文旅牵动先行区”能级,全面推介“雪城客厅·首善东安”旅游品牌,深入实施最美景区、最美旅游公路“双美”工程,与北京东方园林战略合作布局全域旅游,启动葡萄酒文化产业园、啤酒文化产业园等文旅融合重点项目3个,争创4A级景区、3A级景区各1个,发展“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文旅新业态。年接待游客突破260万人次,收入同比增长20%。全力发展总部经济,坚持“以亩产论英雄”,用活用好楼宇园区资源,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地区总部、分支机构、结算中心,年内总部经济企业突破15家,形成总部经济聚人聚财聚集的“蝴蝶效应”。三是提速发展新兴产业。实施“四新经济”提速计划,加快从引领企业培育向关联企业集聚、再向品牌成长的梯次迈进。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实施“强企引领、场景培育、数字服务”三项行动,重点推进热电公司千点无线传输室温检测平台建设,加快东安数字经济产业园尽快开园,培育壮大数控木工机械、智能石油装备、锋速软件开发等多元数字业态,大力实行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实现“无人车间”“无人工厂”零突破,新增上云企业100家。生物经济实行“产业育苗”行动,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种植、药材深加工产业,搭建“祖研中医”创新技术平台,发展壮大皖冰中药等领军企业,同步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育肥等产业,建设生物创新链聚集区。冰雪经济实施“冰雪+”成长行动,优化“一城四季三区四板块”产业布局,提升5个室内外冰雪基地品牌辐射和人气指数,延长旅游赛事、滑雪装备消费链,同步发展装备制造、旅游文创产业链,打造全市冰雪产业创新发展的“新高地”。创意设计实施名品名室名匠“三名”行动,推动满绣、渤海靺鞨绣由品牌输出向IP出圈转型,推动1946文创园晋升省级园区,形成知名创意产业集聚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624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