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履职担当扛在肩上。健全领导责任、工作推进、考核评价、督导问责“四个体系”,落实“能力作风建设年”部署要求,对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深层次矛盾不回避、不退缩,推行重点工作课题制、督办制、调度制,完成攻坚破难事项121个。
把廉洁自律记在心间。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严肃落实各级巡视、巡察、审计、督察的问题整改工作。按照5%的比例压减定额公用经费。落实“五个紧盯”要求,做好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促进权力规范运行。
同时,工会、共青团、工商联、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统计监测、机关事务、退役军人、人防、气象、人民武装、双拥优抚、军地共建、老龄和残疾人事业等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载风雨砥砺,一载春华秋实。面对经济下行的宏观形势,我们滚石上山、承压奋进,取得了困境突围、逆势上扬的可喜成绩,形成了心齐气顺、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凝聚了知重负重、愿为敢为的磅礴力量,迈进了干群一心、逐梦前行的阿城崛起新征程!特别是多轮疫情持续7个多月、220余天,区级四个班子、各级公职人员、下沉干部、医务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始终战斗在抗疫一线,誓言铿锵,丹心闪耀,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无条件理解支持配合防疫工作,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50万阿城人民用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和友爱情怀,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为我区抗疫大局做出无私奉献的各界人士和全区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此时此刻,大家最深切的感受是——我们阿城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在迸发,不甘落后、唯旗是夺的斗志在增强,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的本领在提升。这是阿城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信心所在!
这些成绩的取得,源自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引领,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凝聚着历届区委、政府领导班子和老领导、老同志的固本筑基,饱含着人大、政协广大代表、委员的智慧和奉献,归功于全区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克时艰、苦干实干。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阿城经济建设、为阿城振兴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首过去的一年,问题必须正视。区域经济活力不足、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集群效应尚未形成;财税结构不优,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营商环境还需优化;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不够,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仍需加强,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政府职能需进一步转变,个别干部竞进意识、履职能力与新任务新要求尚有差距。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打算
今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以打造“七大都市”目标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接续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壮大实体经济,深入推动乡村振兴,坚定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继续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阿城奋勇前进。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进出口总值增长1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GDP增长。
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增强十个方面能力。
(一)围绕绿色发展,建立坚实生态屏障,全面增强发展吸引力。党的二十大提出“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区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自然生态,展现美丽阿城更高颜值。
全力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全面、高效做好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废弃矿山修复模式,力争修复30处废弃矿山。整合并购小、散、乱矿山,完成18家绿色矿山建设,打造全域绿色矿山示范区的阿城样板。逐步构建矿山监管、环境监测、采矿运输监控“三位一体”智慧矿山管理系统,实现矿山整治、修复、利用同步推进。
加快推进绿色制造。完成能耗“双控”任务,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力争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3.3%。支持新能源、新材料、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产业发展,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建龙阿钢带钢辐射热回收技术利用、亚泰水泥高温风机节能改造、冀东水泥预热器分解炉扩容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
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散煤治理攻坚、秋冬季应对重污染天气专项行动。推进工业企业污染、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等环境治理。开展“亮剑护河”专项整治和侵蚀沟治理。落实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田长制工作任务。深入实施林长制,确保生态资源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