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2年工作历程,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在振兴发展的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从经济社会发展上看,区域经济总量小结构不优,招商引资能力偏弱,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科技含量普遍不高、市场竞争力还不强。从民生保障上看,一些实事要事没有完全对接群众需求,没有直击问题痛点,在更好地服务群众上,还有很多的实事要干、很多的难题要破。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对待上述问题,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补齐发展短板,向着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加快前进。
二、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奋力谱写建华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年。我们要更加坚定地拥护“两个确立”,更加坚决地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区第十四党代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自觉性、坚定性和系统性,聚焦中心任务和发展目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打造“六个新建华”,扎实推进建华高质量发展。
2023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对标省委“六个龙江”建设,围绕市委“六个新跨越”目标,聚焦区委“六个新建华”任务,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促进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跑好“赶超跨域”接力赛,争当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建华。
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3%,实际利用内资增长50%,外贸进出口增长10%。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产业集群
加快促进工业发展。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战略,集中优势打造绿色食品加工、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加快推动第二产业集群式发展。依托奶乳、肉制品、粮食加工、预制菜、饮品五个产业板块,全力打造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推动蒙牛二期建设扩大产能,不断释放潜能,持续壮大奶乳板块;围绕澳森肉业、齐函杨佳、鑫圣和源等肉质品加工企业扩大产能,着力培育肉制品加工板块;通过引入休闲食品、养老食品、豆制品等加工项目,推进谷实生物扩产扩能,不断提升粮食精深加工板块;积极推动恒顺醋业产能提升,引入老米勒啤酒,加快推动饮品板块;依托华博市场综合菜类优势,拓展鑫品源中央厨房、康源营养配餐、正君酸菜等加工能力,深入挖潜预制菜加工板块。紧紧围绕铸锻造、机械加工、冰雪装备、农机装备、军民融合、风光组件六大板块,加快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充分释放腾翔铸锻造30万吨的产能和3万平方米工业地产优势,招引铸、锻加工企业,大力发展铸锻造板块;紧盯一重、中车、齐重数控等大型企业做好供应链配套,不断扩大三辉机械、洪岩机械、舒城工贸等企业生产加工能力,加快发展机械加工板块;依托黑龙冰刀、冰驰运动、龙航体育存量优势,持续推动冰驰运动扩大生产能力,做大做强冰雪装备板块。强化与国机集团、一拖集团对接,盘活“一拖”产业园存量资源,积极打造全市高端智能农机制造园区,加力发展农机装备板块。充分发挥北方华安集团强力带动作用,引大做强天海科技、鑫跃科技、新华机械等军民融合企业,不断挖掘军民融合产业板块潜能。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提速,破解企业用电成本的难题,纵深谋划风光组件板块。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积极培育经济新动能,聚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集群。依托中亚环保、麟州建材、新禹管业等企业支撑,围绕节能环保产业上下游建链补链形成聚集,谋划可降解塑料制品加工项目,着力发展节能环保板块。紧紧围绕新能源龙头企业华电,深挖潜能,积极发展风电、光电,大力推动新能源板块。
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依托历史文化、中心城区区位、教育品牌等优势,大力培育夜间经济、直播经济、总部经济、创意设计等消费新业态。加强与齐大、医学院合作,推动艺术、设计等优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发挥鑫茂大厦承载新经济能力,积极引进投资15亿元的麦迪森(齐齐哈尔)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落位。围绕万达商圈现有商贸综合体,充分发挥商会积极作用,重点打造“卜奎巷子”商业步行街。依托烤肉电商产业园基地,全力打造沉浸式体验销售,加快培育烤肉直播产业聚集,不断壮大烤肉电商销售产业。依托齐大、劳动湖沿岸等优势,重点打造齐大夜市、环湖沿岸为代表的“夜经济”产业。依托现有高端养老产业,建立医养、旅养、居养、食养融合的产业发展体系,拓展生态候鸟式养老,吸引域外老人养老消费。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科技强农、工业强农,走深走实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之路,加快推进“四个农业”建设。紧紧依托中心城区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全市优质农业资源,聚焦科技示范引领,大力培育订单农业、技术推广,致力于建设“农业大脑”。加快推动土地流转,扩大土地规模化经营范围,成立蔬菜合作社,大力发展棚室经济,积极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品牌农产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持续增加农村收入。充分利用废弃坑塘资源,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试点培育繁殖,带动冷水鱼产业发展。加快“一村一品”建设,培育品牌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全力打造曙光村、高峰村休闲康养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