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优县域经济。落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严格“三资”管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强化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联农带农水平,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大力发展县域优势产业,加快刘二堡等特色小镇建设,着力培育“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四)坚持以改革开放激活市场要素,增强宜居宜业新辽阳建设软实力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我们一定要勇当探路者和实践者,坚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放大“乘数效应”。
打造更好更优营商环境。扎实做好省委营商环境专项巡视反馈意见和全省政府系统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深化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建立举报奖励、线索共享、定期倒查机制。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和完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制度,“依法按需”向开发区赋权,提升开发区审批服务效能。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切实增强智慧监管能力。丰富拓展“一件事一次办”领域和范围,强化数字赋能,建成6大基础主题库,为“一网通办”提供数据支撑,加快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做好事业单位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快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强化国建集团与浪潮集团合资合作,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成各项金融改革化险任务。深化市级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严防财政运行风险。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落实各级各类开发区改革配套政策,深化要素创新改革,推行容错机制,促进各级各类开发区晋位升级。统筹推进商事、供销社等重点领域改革。
努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等外贸新业态,充分利用RCEP政策红利,巩固日韩、东盟等传统市场,全方位参与国际合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洽会。深度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构建多产业协同、多事项合作新格局。深化与鞍山西柳市场采购贸易合作。与南通在产业发展、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
(五)坚持以生态理念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宜居宜业新辽阳建设吸引力
生态环境关乎人民福祉与未来发展。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力争再添一个“国字号”品牌。
注重加强规划引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森林城市,统筹推进历史风貌保护、生态修复和城市建设。落实《关于统筹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实施意见》,建立“三级三类四体系一平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实现“多规合一”,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坚决完成中央及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开展大气溯源,持续推进重点区综合治理、工业源污染治理和散煤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优于考核标准。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建设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实施浑太河综合治理,大力整治入河排污口和污染源,确保国考、省考断面全部达标。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深入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治理闭坑矿山739.8亩,人工造林2000亩。
深入推进城市更新。争创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开工建设辽阳西站房,确保站东大型人防公交枢纽和站西广场如期竣工,着力打造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加快实施新南环路、小北河大桥改扩建等工程,启动太子河滨河路网建设,维修改造街巷道路25条。统筹推进燃气、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老旧小区69个。精心打造一批“口袋公园”。高标准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新地标。
优化城市管理服务。开展新一轮“城市管理年”活动。丰富拓展“智慧城管”一体化指挥平台应用场景,下沉城管执法力量,强化常态长效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城市停车管理共治体系,多措并举破解停车难题。扎实推进建筑垃圾处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开展违法建设等专项整治,持续优化市政设施、绿化、环卫管理服务,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六)坚持以民生为本厚植幸福底色,增强宜居宜业新辽阳建设向心力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我们一定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力办好15项重点民生实事,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做好社会兜底保障。力促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群体稳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各类优抚对象救助保障标准。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提升参保质量。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待遇,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大力整治农民工欠薪问题,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稳步提升学前教育公办率和普惠率。推动“双减”进一步发挥实效,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支持文圣区、宏伟区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培育2所省级特色高中。新改扩建学校12所。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全力守护校园安全。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落实落细新阶段疾病防控各项举措,全力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强化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防控。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入开展卫生健康“强基”行动。建成市胸科医院、中心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