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一心、努力奋斗的结果,更是区人大代表依法监督和区政协委员民主监督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沈河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沈河区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受疫情冲击、预期不足和国家减税降费叠加影响,财政可支配空间不断缩小,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作为沈阳最早的建成区,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改造治理任务繁重;重大项目储备不足,新旧动能转换不快。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极其重要。明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区委相关会议精神,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努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区,打造“两邻”幸福家园、古城复兴典范、区域性金融中心,在东北振兴新突破中走在前列、当好表率。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各位代表,完成明年目标任务,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区,是每个沈河人的使命所在、情怀所在、价值所在。我们必须强化使命担当。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沈河区作为沈阳市中心城区、全国百强城区,对标对表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特征和本质要求,我们有责任、有实力、有能力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率先做出示范。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意识。近年来,东北地区城市之间、城区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沈河区正处在蓄势增能发展的关键阶段,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实现直道追赶、弯道超车、换道引领,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们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沈河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坚实、科技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加快建设金融中心、文创中心是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推动振兴发展持续走在东北前列。我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我们必须站稳人民立场,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区,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迎难而上的志气、骨气、底气,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局面!
明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用足用好国家及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精准谋划项目,聚焦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突出“十二个立足于”,坚持顺势而为,强化链式思维,发挥比较优势,谋划重大项目300个以上。狠抓项目建设,强化“四比四看”“观摩拉练”“赛马”等项目推进机制,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165个。拓宽融资渠道,抓住国家政策“窗口期”,全力争取债券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等上级资金,运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注重要素保障,加快热闹路北、市委旧址等成熟地块出让,大力盘活烂尾工程、闲置楼宇,切实为稳定经济基本盘提供有力支撑。
着力促进消费升级。立足打造东北最具消费影响力的中心城区,依托“五大商圈”,大力发展首店、首发、首秀等新商业模式,不断提升品牌引领力和品质竞争力。建设中街、彩塔夜经济示范区,创新拓展夜食、夜娱、夜秀、夜展等延时消费业态,构建夜经济矩阵。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场景,开展“嗨购沈河”等特色促销活动,举办汽车、家电等主题会展,积极推广电商新模式、新业态。
着力壮大市场主体。制定实施关于提升市场主体数量和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产业链融资等系列行动方案,及时为市场主体排忧解难、减负增效,让市场主体“青山常在”。实施重点企业分类培育计划,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和“一对一”深度服务机制,让更多链主企业、领军企业脱颖而出。创新实施集群注册,冲破准入壁垒,力争市场主体年增长率20%以上。
(二)做优做强产业生态,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度和融合协调度,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做强金融产业。聚焦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积极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以“金融+楼宇”为双引擎,创建国家级金融开发区。强化功能集聚,持续引进安华农险、天安财险等持牌金融机构总部、区域性管理总部,推动北交所辽宁基地等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集聚更多的金融人才。发展数字金融、科技金融,打造3—5栋数字金融大厦,推进金融场景创新。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创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升级沈阳产业金融会客厅商务功能,开展私募基金企业注册试点,引进基金项目10个以上,形成私募基金集聚区效应。树立金融中心品牌,举办中国·沈阳金融峰会,创立并常态化发布“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数”,不断提升金融中心在东北区域的开放度、辐射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