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6%左右。
为完成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坚定不移走强农富民之路。聚焦建设“四个农业”,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集聚特色农业优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奋力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稳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深入落实“田长制”,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设高标准农田8.9万亩,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实现粮食“二十连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四增二稳一扩大”,调优种植结构,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完成食用菌科创中心、专家工作站,力争食用菌栽培量达到9.3亿袋。发挥中国(尚志市)树莓种质资源圃作用,推进田野红莓等浆果企业做大做强,浆果种植面积达到5.8万亩,打造寒地浆果产业基地。引进江苏海大食品公司,建设标准化蔬菜园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中药材、大榛子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3.5万亩和3.2万亩以上。大力发展红小豆种植和精深加工,建设全国红小豆交易集散地,全力争取尚志红小豆地理标志。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加快推进天邦曾祖代猪、尚鹏祖代鸡二期肉制品加工、现代牧业一期万头奶牛牧场、极地寒牛养殖等项目建设,奋力打造“畜牧大市”。力争新增肉牛3000头、生猪2万头、家禽10万只,肉蛋奶产量达到12万吨。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提高“一键申报”APP知晓率,加强预警和排查力度,实现监测对象“应纳尽纳”,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强化产业帮扶力度,通过“产业项目带动+庭院种植养殖”方式,带动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持续做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托底安置脱贫人口就业。加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实现产业发展投资占比不低于60%。
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激活乡村资源要素,释放改革红利,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三资”专项整治,巩固“清化收”成果,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年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的村占比75%以上。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农业全程托管服务面积达到45万亩以上。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落实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承保面积100万亩。拓展就业创业空间,培育高素质农民800人,农民劳务收入增长5%以上。
(二)推动产业升级扩量,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市之路。畅通产业供需内循环,做到创新型企业和传统型企业并重,新项目培育和老企业技改“两手抓”,全力推动“工业复兴”。
壮大工业产业体系。突出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做优存量壮大体量提升质量,持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支撑力。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不断延伸强壮产业链条,提升工业产业集聚度。依托金石水泥生产线,加快寒地新型装配式建材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省和哈市以及我市“黄金32条”等政策扶持作用,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和投资意愿,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和发展壮大。建立并动态调整临规企业库,加大培育力度,推进广瀚生物科技、益通钢波纹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临规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户以上,为工业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推动工业创新发展。鼓励引导重点企业引进人才,不断增强自我创新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抓住省和哈市支持鼓励企业技改的有利契机,加快传统企业升级改造,力争全年开展技改企业5户以上,提升企业产能和产品竞争力。关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申报“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4户以上,提升产品档次和企业知名度。加强企业数字化应用能力,充分利用5G互联网,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拓展载体发展空间。依托产业基础,助力企业扩能增效,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以产业链思维抓重大项目,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完善土地、物流等配套功能,推动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企业集聚。加速完成尚智新经济物流产业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做好“筑巢引凤”。按照“兼并重组一批、破产清算一批、扶持发展一批”的思路,积极稳妥处置盘活“僵尸企业”。
(三)加速三产提质增效,坚定不移走消费升级之路。坚持把稳增长促消费作为增强文旅商贸经济活力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制定出台刺激政策,着力培育壮大消费市场主体,加快推进商贸消费升级。
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产业理念抓旅游项目,用融合发展增加旅游效益,促进文旅消费提质升级。充分发掘域内红色文旅资源,聚焦元宝村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股流村红色会客厅等项目建设,促进数字景区建设,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提档升级三大滑雪基地、帽儿山景区、中国书法文化博物馆和鱼池乡新兴村朝鲜族风情景区,加快推进中青旅尚志市东北抗联红色景区、林海雪原度假区西区、珍珠山兴安村黑木耳特色村屯等项目建设,打造一面坡俄式风情主题街区、套娃创意产业园,以特色文化、特色资源和特色景观景点勾勒“四季五色”精品旅游路线图,预计全年接待游客22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5.6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