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们坚持民之所需、政之所向,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坚持发展为了人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全年财政支出8.2亿元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年初确定的12件民生实事已完成11件,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已经启动。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职教中心实训基地项目启动实施,大洼高中实现集团化办学,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共同形成全区基础教育发展的龙头。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扶持4000余人创业,带动就业2万余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加强社会保障,按时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787万元。改善人居环境,老旧小区改造、绿化养护等四大类12项工程同步实施。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269个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维修改造农村公路157公里,被授予辽宁省首批省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
一年来,我们坚持系统应对、标本兼治,各类风险总体可控。化解政府存量债务9.59亿元,在全省建制县区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中位居第一名。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年攻坚行动,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整改隐患问题3878项。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综合评分全市第一、全省第十。建立领导包案、专班化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机制,调解矛盾纠纷1130件,国家、省交办的283个案件全部化解,区信访局被推荐为全国“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优秀集体。压实“一金三制”工作制度,依法为1596名农民工清欠讨薪3741余万元。严厉打击宗教非法活动、“两抢一盗”、电信诈骗等违法行为,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管理全面加强。
一年来,我们坚持担责尽责、依法履职,政府作风全面优化。加强政治建设,固化“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纵深推进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发扬斗争精神,从根本上着手解决形成已久的“三无渔船”乱象,义乌小商品城、桃李源等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取得突破性进展,乱占耕地问题专项清查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运用经营企业的理念经营政府,算成本、讲收益,土地经营权、承包权实现市场化公开竞价流转。坚持依法行政,政府决策部署全部经过合法性审核。讲纪律、讲规范、讲诚信、讲民主,制定了《盘锦市大洼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坚持阳光行政,公开行政,主动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尊重人民意愿,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全部办结,面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加强廉洁建设,强化“一条例一准则”执行,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政府系统廉政文化初步形成。
同时,其他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条战线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各位代表,2022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
稳不忘忧,好中知难。我们清醒认识到,大洼发展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工业新型化程度不高,农业科技化水平不足,服务业现代化发展不快,营商环境核心竞争力不强,历史负担依然沉重,债务、稳定、安全等领域风险仍不容忽视,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创新意识、担当精神、岗位能力有待增强。我们要直面问题、迎接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二、守正创新、实干笃行,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2023年是新征程的开局起步之年,我们既要“守正”,按照“十四五”规划和区委二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地干下去;又要“创新”,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稳中有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以高质量发展统揽经济社会全局,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建设一个高品质、有韧性的现代化新大洼。
2023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以“1+4”重点工作为牵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引进国内实际到位资金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区域发展、民生福祉要有新进展,营商环境、生态环境要有新提升,创新能力、开放活力要有新突破。
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培育优化,狠抓转型升级,多措并举构建产业新格局。推进“工业强区”,围绕三大主导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扶持蓬驰利、龙宇石化等重点盘活项目良性发展,开工建设丰之锦稻米油及米糠深加工、合众科技可降解无纺布、蓝泰高级卫生用品等重点产业链项目。开工建设追光电子、力扬同迈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深入开展“千人助千企”活动,加强政银企对接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支持。积极培育规上企业,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实现工业经济“量质齐升”。
深入实施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鼎兴商城、兴隆三百,加快建设核心优质商圈,打造消费示范商业街区。培育数字经济孵化基地、荷塘月色创业大厦等一批楼宇经济项目。推进天格未来城、红海文旅小镇、莲花小镇等精品商住地产项目开发建设,加快红海滩大街、商业街以北等地块集中连片开发。抢占后疫情时代旅游发展先机,整合红海温泉、沁温泉、黑风关古镇、芦湖小镇、中尧七彩庄园等景区景点,统筹民宿资源和二界沟渔雁文化等非遗项目,引入和培育沉浸式、体验式文化休闲项目,开展四季旅游主题活动,打造全域全天候旅游目的地。加快国珏数字西湖“康养地产”科创中心、特色商街项目建设,推进新宝源温泉投入使用,推动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补齐乡村消费短板,挖掘乡村消费潜力,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