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吉林省)蛟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1月26日)

  更高效率抓项目。严格落实专班推动和“项目秘书”制,强力推进征地拆迁,超前办理前期手续,强化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及时破解制约项目建设的堵点难点。加快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征地移民、树木移植等前期工作,积极争取琵河水电省级特色小镇项目,启动上游河道生态恢复治理,确保营地等主体工程按期动工。全年开工食用菌产业物流园等60个超500万元项目,建成东发高端石材等30个超500万元项目。紧盯国家政策投向,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高质量包装储备10个上争项目、5个专项债项目,上争资金同比增长10%以上。

  更大力度抓平台。天岗园区以快速做大石材产业体量为目标,启动北部园区三期规划调整和土地收储,完成二期道路管网建设。签约华岗矿业等8个项目,开工北部园区铁路物流园等14个项目,建成华善石材等10个项目;健全从项目落地到达产达效全程帮扶机制,力争中石矿业等10户企业晋档升级;加大整合力度,至少注册成立1户规模化石材物流企业,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蛟河新区以有效盘活资源为重点,实施全员招商、全年招商,确保农产品冷链物流等6个项目成功签约,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扶持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蛟河创新产业园加快发展,力促手持式干化学分析仪等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完善闲置土地利用和低效用地退出机制,修订奖励扶持政策,推进昊晟生物等4个半拉子工程尽快盘活。全年建设新安屯铜钼矿等7个项目,建成新型复合管道管件生产等3个项目。

  (二)深化乡村振兴战略,谱写三农“协奏曲”。

  坚持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力促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持续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实施高标准农田6.85万亩、黑土地保护4.45万亩、旱改水3000亩,推广秸秆覆盖还田2万亩,粮食产量实现85万吨。高效开展黑木耳产业集群建设,启动菌种研发、万亩园区等项目,全市黑木耳发展到10亿袋。出台扶持政策,助推灵芝发展到100万段,同比增长42.8%。创建省级粘玉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种植面积增加到9500公顷。深入实施“秸秆变肉”工程,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发放“致富牛创贷”“活体贷”5000万元,新建2个千头牛场、8个百头牛场,肉牛饲养量达到19.3万头,同比增长10.9%。

  持续推进农村宜居宜业。统筹城乡“七边”环境卫生治理和村庄清洁行动,高效运行农村生活垃圾转运体系,培树美丽庭院、干净人家6000户。突出省道蛟凤公路、庆岭滨湖路等3条主线,新创建46个绿美示范村屯,绿化192个乡村公园、40公里农村公路,打造380公里花香路、248个花香屯,新增绿地20公顷以上。开展万里绿水长廊建设,清理156公里河道,打造10公里生态绿色河岸。大力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高标准建设20个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示范村。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通屯路硬化率达到95%。尊重农民意愿,纵深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适宜村屯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采取领办、入股、资产盘活等方式,稳步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村超过70%。

  持续推进农民富裕富足。完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保持控辍保学、大病救助等政策总体稳定;逐村逐户逐人起底整改薄弱环节,不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稳妥开展1个整市、9个整村等长期致富项目,稳步落实“四小工程”等短期到户措施,促进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稳定增收。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盘活水面、林地等资源,流转土地46万亩;扶持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新培育6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创建13个省级合作示范社,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聚焦工业强市主线,稳住经济“基本盘”。

  坚持把工业作为稳增长的主攻方向,持续育龙头、延链条、强服务,全力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精准服务助阵企业增效。完善市领导包联重点企业制度,发挥助企联络员作用,开展好“服务企业周”等活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大力支持现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扶持长白山制药加大康艾注射液排产力度,加快蒺藜皂苷等新产品市场化进程,力争实现产值、税收双翻番;推动得利斯食品增加生猪、粘玉米收购量,产值同比增长20%以上;鼓励添正生物科技、金亿食品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确保特医食品、真空粘玉米等项目尽快投产。

  深度挖潜助推工业增量。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动天翔炭业等3户企业技改扩能,扶持添正生物科技等2户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引导松江管道创建省级技术中心。重点关注营业收入在标准线徘徊的5户现有企业,定点帮扶、靶向施策,促使企业“保规”;时刻监测近几年退规的8户企业,一企一策、扩大产能,促使企业“回规”;开展专项行动,动态调整拟升规企业库,强化培育、跟踪服务,促使企业“升规”,力争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到30户以上。

  金融活水助力发展增势。成立蛟河市金融服务专家团,灵活组织银企对接,疏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渠道,持续开展好无还本续贷等业务,全年为企业协调各类贷款不低于10亿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政策,实质性减轻企业负担;紧密跟踪上级政策导向,全力争取省扶持民营和中小企业等方面专项资金,真正让企业真金白银得实惠、轻装上阵快发展。

  (四)突出全域旅游引领,激发三产“竞争力”。

  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充分激活产业动能、释放市场活力,全面提高发展水平。

  加快景区景点精品化开发。持续加大拉法山、白石山、红叶岭三个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投入,启动红叶谷灯光夜游项目,建设水幕电影、森林魔幻、互动体验等特色板块,让老景区聚集新人气、迸发新活力,成为森林观光新热门。高标准实施富江传统村落等重点项目,配套建设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新开发5条精品路线,刷新乡村旅游新热点。围绕“自然八景”“人文八景”,全力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网红打卡地,进一步串联起处处是景、时时见景的蛟河印象,不断提升游客流量,冲上旅游榜单新热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287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