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吉林省)蛟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1月26日)

  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职责使命,聚焦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吉林市“四六四五”发展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动“54321”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奋力谱写蛟河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按照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四倍增、四提升、三改善、一确保”奋斗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不低于省和吉林市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5%,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扩大总量,建设更有质量的发展高地,让蛟河更具实力。

  坚持招商是第一途径、项目是第一抓手,措施上再强化、力度上再加劲、服务上再提升,全力凝聚经济建设“动力源”。打赢招商引资主动战。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算好比较优势“家底账”,每年精准包装产业类项目100个。坚持内资外资并重、招商引资与引才引技并举,定期举办石材高峰论坛、蛟河一中校友会等重点活动,采取以商招商、亲情招商等方式,推进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长白山特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延链式、补链式招商,持续吸引知名企业来蛟投资、蛟河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拓展互利共赢“朋友圈”。大力度修订固定资产投资等奖励办法,及时兑现优惠政策,争当企业落户“首选项”,每年落地超3000万元项目20个以上,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5%。打赢项目建设攻坚战。坚持储备项目抓前期、新建项目抓开工、续建项目抓投产,严格项目前期设计审查,高水平谋划一批产业项目,高质量储备一批债券项目,高精度包装一批上争项目,超前启动各项手续办理,不断提高项目成熟度;完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推动包联帮扶常态化、服务保障精细化、督促指导经常化,确保博石矿山开发等70个超5000万元项目开工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50个超5000万元项目建成投产。抢抓“双碳”机遇,全力推进天岗等抽水蓄能电站纳入规划,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牧光互补、源网荷储等新能源项目;开通优化服务、解决问题“直通车”,推动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建设,确保上下水库大坝、地下厂房等工程进展顺利,同步谋划研学、康养、冰雪等四季旅游项目,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得益彰、互促共进。五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50亿元。打赢平台承载升级战。对标省内先进开发区,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出台完善扶持产业发展、盘活闲置资源等政策,切实把开发区打造成为产业转型主阵地、政策资源聚集地。天岗园区围绕高端精细、绿色环保,全力培育百亿级石材产业集群,深入推进矿产资源勘探,加快规划调整和土地收储,完善路网、供电等配套设施,引进建设高端石材加工、交通物流等35个产业类项目,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建成国家固废循环利用示范基地,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东北亚石都”。蛟河新区围绕产业集聚、资源盘活,统筹长白山特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全力培育百亿级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开工中药饮片、功能性食品等医药类项目5个,黑木耳深加工、林蛙系列产品等健康类项目5个;组建工作专班,力促中药配方颗粒、灵芝产品深加工等停建项目恢复建设,确保九安硼业、阳光钢琴等半拉子工程成功盘活。打赢营商环境持久战。集中打造“蛟我办”营商环境品牌,大力实施审批流程再造、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市本级复杂事项办结时限较法定再压减60%以上,全面实现“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深入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纵深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并联审批,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强化土地、人才等要素供给,真正向市场放权、让企业便利,打造全省县域一流营商环境。

  (二)突出转型升级,构筑更高层次的产业体系,让蛟河更有活力。

  坚持创新引领、特色集聚,奋力推动县域经济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力促现代农业“跨越式”增长。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黑土地保护等项目,粮食产量稳定在85万吨。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持续打造黄松甸黑木耳、前进蓝莓等地域特色品牌,粘玉米、晒烟、灵芝发展到1.3万公顷、2000公顷、150万段,年均分别增长7.6%、5.9%、16.5%。坚持把以肉牛养殖为主的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革命性工程来抓,深入实施肉牛分户饲养和规模养殖双轮驱动,采取“企业+农户”“能人+村集体+合作社”等模式,与农户形成托产分红、订单生产等利益联结机制,用稳定的规模饲养新带动1万农户低风险饲养肉牛8万头;持续打造黑毛牛实业、中矿棋盘雷猪等品牌,不断壮大信霖牧业、金太阳牧业等养殖场体量,全市肉牛、生猪饲养量年均分别增长10%以上。特色产业促进户均增收6150元,年均增长10%。力促工业经济“几何式”扩张。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出台奖励扶持政策,全力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扩能增量、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加快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建成1个国家级、5个省级技术中心,科技型企业达到20户以上。帮扶长白山制药、得利斯食品、开普科立辉等骨干企业技改升级、扩大产能,支持添正生物科技在北交所上市,五年培育20亿级企业1户、10亿级企业3户,规模工业企业力争突破60户。力促第三产业“井喷式”发展。讲好蛟河故事,深度做好绿色文章、挖掘红色文化、彰显山水优势,加快启动拉法山红色旅游、长白山森林步道等精品项目,深度开发森林康养、休闲度假等特色旅游产品;注重用地域文化故事穿针引线,高水准建设金兰湾美术写生等10个研学基地,高质量打造插树岭等12个文旅小镇,把我市建成“进得来、留得住、不想走、还想来”的全国闻名红叶观赏和省内知名短线休闲旅游目的地,旅游接待人数、综合收入达到110万人次、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抢抓新电商发展机遇,利用闲置国有门面搭建平台,积极壮大网红经济、培养带货达人,不断提高可持续的“消费流量”;筹建交通、冷链等物流园,完善城乡双向流通配送体系,带动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城市餐桌;大力培育夜经济、展会经济、节庆经济、银发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287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