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中的差距和工作中的不足:从区域综合实力看,经济总量不大、质量效益不高、项目带动不足、科技支撑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刚性支出和政策性支出有增无减,财政保运转、保民生压力较大;从产业规模层级看,产业结构不优,传统产业规模小、链条短、效益低,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新动能培育还需进一步提速;从民生事业发展看,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还有不小差距,公共卫生、社会治理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从政府自身建设看,一些干部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缺乏新办法,担当精神、服务意识、干事劲头都还有待提升。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不回避,不掩盖,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五年,也是加快推动西安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紧扣区第十一次党代会要求部署,今后五年区政府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落实市委“六个新牡丹江”、市政府“五个聚焦”和区委“六个新西安”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商贸升级、西部开发、工业复兴、文旅突破”,全力建设“三新三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西安区建设新篇章。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到202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坚持以创新发展为支撑,全面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绿特农业全面发展,工业经济底盘不断夯实,现代服务业提质扩容,数字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发展壮大,高端引领、多产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创新创业支撑作用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综合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二是坚持以协调发展为引领,全面开创城乡融合新格局。城乡协同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以全域旅游、休闲康养为带动的产城融合取得新成效,社会文明程度、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产业规模质量显著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三是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前提,全面打造生态文明新家园。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力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四是坚持以开放发展为先导,全面激发振兴发展新活力。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各领域改革成效明显,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对俄、对韩、对日等进出口贸易取得新突破,开放型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五是坚持以共享发展为目标,全面增进居民群众新福祉。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创造力不断增强,就业、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日趋完善,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起步之年,我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工作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以实干的精神、苦干的作风、巧干的智慧,全力推动西安区晋位争先、振兴发展。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聚力夯基蓄势、厚积薄发,在经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启动实施“11531”目标攻坚战,加快培育新增量、拓展新税源、厚植新优势,打造区域经济的质量高地。
——发起项目建设攻势。开展产业项目突破年行动,聚焦项目建设“冬季会战”和“百大项目”攻坚,重点推进一批投资高、体量大、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纳入省市“百大项目”25个,当年完成投资18亿元以上。聚焦《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高质量谋划项目100个,争取落地政策性项目30个,到位各类资金突破5亿元。聚焦项目“四率”,树牢“四员”意识,强化全过程跟踪对接、全方位帮办服务,确保全年开复工5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竣工项目60个以上。
——发起开放招商攻势。树牢“大招商、招大商”理念,紧扣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等10个主导产业,立足产业链延伸配套,加快引进一批补链、强链项目。紧盯大企业、大集团和上市公司发展动态,围绕企业战略调整和产业转移,精准承接一批标志性企业、引擎性项目。紧抓地块、楼宇、园区等重点载体,加强与基金公司、中介机构合作,力争落地一批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全年新签约落地千万元以上项目50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签约总额突破30亿元。
——发起财源建设攻势。实施财源培植扩充行动,全面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建立年纳税超百万企业及高新企业培育库,有事必应、无事不扰,强化服务“养税”。鼓励镇街差异化发展特色小镇、特色楼宇,新招引总部经济15个,培育税源型企业10户,招商引资“生税”。建立重大项目和城建工程税收管控专项台账,加强房开、建安等领域欠税治理,突出重点“护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