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生态资源保护和修复。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系统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全面强化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抓好黑土区水土流失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开展新一轮危险化学品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推进修复历史遗留矿山44处。持续开展“绿盾”行动,国土绿化10万亩。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持续攻坚、深度治理。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污染物深度治理推广清洁供暖,推进“三重一改”散煤污染治理,加快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强化秸秆禁烧、机动车污染管控,提高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响应能力,持续提升空气质量。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强水库运行监管,深化河湖长制,推动嫩江干流水生态治理,提高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推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城市污水收集率达62%以上,分批治理乡镇水源保护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标。高标准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有机肥、生物肥施用量增加10%以上,农药利用率47%,强化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推进规模以下养殖户粪污规范治理,提升资源化利用率,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加强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理及堆存管理,推进城乡垃圾协同处理。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开发绿色能源,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基地,风、光、生物质等绿电装机规模达260万千瓦。做好“气化龙江”建设,谋划天然气发电和热电联产项目。围绕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等示范工程。鼓励消纳绿色能源,实施重点领域绿色低碳技术改造,规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优化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约意识,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强化能源消费科学考核,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
(八)持续开展“十项惠民行动”,着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系统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化就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助力企业减负纾困和稳岗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亿元,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优化公共就业专项服务,加强企业用工指导,农民工欠薪案件动态清零。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3万人以上,困难人员就业7000人以上,登记和调查失业率分别控制在3.5%和6%以下。
深化社会保障提升行动。积极促进法定人群应保尽保,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国家统筹,新增参保3万人以上。强化“三医”联动,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城市医联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落实胰岛素专项和人工关节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特殊药品“双通道”管理,建立职工门诊共济保障机制,产前检查费用纳入生育保险支付范围,推动新生儿定点医院办理医保享受待遇,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让群众看病用药更方便、更省钱。落实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保障标准政策,完善精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老一小”服务设施建设,开设老年大学分校20所,新建城乡社区日间照料设施200处以上,各县(市)区建设1-2家普惠托育试点机构。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关心关爱残疾人,加快慈善事业发展。加强退役军人服务,推进阳光安置,落实优抚政策。打造殡葬“一站式”服务平台。
深化教育为民提升行动。推进中高考、大校区制、县管校聘、教育评价、教育督导等改革,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小区配建幼儿园,新增学位1000个以上,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所,提升公办园入园率。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建设2个产教融合型职业教育园区。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完善优化课后服务,从严规范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进一步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修缮破旧校舍、食堂和宿舍,改造学校旱厕,补齐教学设施设备短板。深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校外食宿点不达标等问题。系统治理学校街口交通秩序,着力解决上放学期间交通拥堵问题,抓好校车安全。全面优化学生餐服务管理,让学生吃上放心餐。
深化健康鹤城行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环境同防”,严格落实“早快准严细实”要求,科学精准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重大疾病和疫情预防控制体系,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98%以上,农村贫困和城市低保妇女“两癌”筛查全覆盖。推进名医工作室建设,完善市县两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加快推动中医药在基层普及应用,乡镇卫生院中医服务实现全覆盖。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新增全民健身设施20处以上,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向市民开放。
深化文化惠民行动。加快智慧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创新延伸服务,改造升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80个,各级各类服务场所延时开放1-2小时。打造3部以上精品剧目,市戏曲剧院休闲演艺常态化,组织市直文艺院团和“送文化下基层”“红色文艺轻骑兵”惠民演出,开展“龙沙音乐会”等群众文化活动200场(次)以上,办好“雪地观鹤节”等特色活动。深化国有文艺院团市场化运营改革,完善文物保护利用新机制,系统梳理和全面展示非遗等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城市记忆保护和城市品牌塑造。重点公共场所植入文化要素,重要文物有序开放,举办“卜奎之魂”主题文创产品展览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城市文化消费圈。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推广绿色低碳安全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推进智慧供水、供热和排水建设。改造棚户区3258户、老旧小区94个。基本完成铁路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设施改造,中心城区改造老旧供热、燃气和二次供水管网100公里以上,富发电厂向中心城区供热项目建成运营,28万户居民受益。启动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三期项目,污泥处置发电项目投产运行。全面治理违建存量,合理改造拆后空间,推进违建治理长效化。完善物业服务标准化,加强行业信用监管。合理调控房地产开发规模,规范活跃二手房市场。